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刑法的道德界限·第一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刑法的道德界限·第一卷》,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作者:[美]喬爾·范伯格。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國家級出版機構,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也是目前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文化[1]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1897年創立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2002年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立,商務印書館是成員單位之一。2011年商務印書館改制為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

內容簡介

本書四卷本(1984-1988)是范伯格最重要的、也是學術影響力非常大的著述之一。基於刑法自由主義的立場,范伯格圍繞着「損害」和「侵犯」這兩個關鍵詞闡述了刑事立法應有的道德界限,超出此,則會破壞刑法的正當性。

目錄

導論

一、本書的基本論題

二、道德合法性的概念

三、限制自由原則的提出

四、限制自由原則的一般內涵

五、自由主義

六、方□□

七、基本犯罪和衍生犯罪

八、刑法的替代選擇

九、懷疑主義

第一章 損害與對利益的阻礙

一、「損害」的含義

二、福利性利益與隱性利益

三、利益與需求

四、損害、傷害及冒犯

五、影響利益的行為或其他事實造成損害的方式

六、利益網絡的概念

七、受法律保護的利益

第二章 疑難案例

一、道德損害

二、利他性利益和替代性損害

三、死亡和死後的損害

四、生存利益

五、生存利益的適格主體

六、註定毀滅的利益與損害發生的時間

七、對死後不法行為的說明

八、出生與出生前損害

第三章 損害與不法侵犯

一、動詞形式:損害與不法

二、損害與損傷

三、道義上的可責性

四、損害即對權利的侵犯

五、損害與同意:「願者不受害」準則

六、被害人的概念

七、損害行為中的「因果關係要素」

第四章 未防止損害發生

一、隨手施救與壞撒馬利亞人

二、積極救助中單方受益的困惑

三、麥考利爵士的劃線問題

四、不作為及其他不行為

五、施救的法律義務是否過度干涉自由?

六、因果關係的道德意義

七、不作為的結果

八、原因上無關條件的排他性

九、小結

第五章 對損害的衡量與比較

一、適用損害原則的調和性準則

二、損害的大小

三、損害的可能性

四、整體損害

五、統計歧視與損害淨減

六、損害的相對重要性

七、自由利益在天平上的位置

八、小結:對損害原則的限定

第六章 公正地將損害歸責

一、競爭性利益

二、對公共利益的損害

三、累積性損害

四、環境污染:公共累積性損害的示例

五、模仿性損害

六、小結:對損害原則的特別限定

注釋

索引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
  2. 簡介,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