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雲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雲浩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劉雲浩,男,漢族清華大學教授、全球創新學院(GIX)院長[1],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ACM Fellow,IEEE Fellow,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主編(Editorin Chief)。

主要研究方向:物聯網與無線傳感網,室內定位與網絡診斷,RFID,供應鏈與工業互聯網,分布式系統與雲計算。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院長

民 族 ---- 漢族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ACM主席獎、ACM Fellow、IEEE Fellow、國家自然科學獎、MobiCom最佳論文獎

畢業院校----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代表作品----《物聯網導論》《從互聯到新工業革命》

個人簡介

1990年-1995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習,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95年-1997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2004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系研究生部主任。2011年7月任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特別研究員,教育部信息系統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可信網絡與系統研究所所長。2013年至2017年任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 。

獲得榮譽

2017年5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系傑出校友獎

2016年11月第十屆中國傳感器網絡(物聯網)"青年成就獎"

2015年12月,ACM Fellow

2014年11月,IEEE Fellow

2014年9月,ACM MobiCom 2014大會唯一最佳論文獎 (MobiCom Best Paper Award)

2013年6月,ACM主席獎(ACM Presidential Award)

2012年,特聘教授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

2011年,IEEE DCOSS唯一最佳論文獎

2011年,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

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0年,ACM Distinguished Speaker

2009年,IEEE 第十五屆分布與並行計算年會(IEEEICPADS 2009)唯一最佳論文獎

2008年1月,香港最佳創新與研究大獎(Hong KongBes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ward: Grand Award)

詳細情況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ACM Fellow,IEEE Fellow,2013年至2017年任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信息學院副院長。ACM中國理事會(ACM China Council)主席,多年擔任MobiCom、INFOCOM等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是《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期刊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in-Chief),《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期刊 Editor,以及《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編委,清華大學學報英文版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in-Chief)。

任ACM圖靈獎50年中國大會主席(ACM TURC 2017),微軟21世紀計算大會主席(21CCC 2015),IEEE TrustCom 2014主席,IEEE RTAS 2012大會主席,IEEE MASS 2011程序委員會主席,WWW 2008大會副主席。在很多國際學術期刊如《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以及會議MobiCom、INFOCOM、CCS、SIGMOD、SIGMETRICS等發表過100 篇以上論文,單篇論文最高引用2000次以上,累計他引超過15000次。出版《物聯網導論》, 《從互聯到新工業革命》以及無線網絡定位方面的學術專著。

2012年-2017年,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碳排放與碳匯監測的大規模無線傳感網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

代表性著作論文

[1] 《物聯網導論》,書,2010年,科學出版社

[2] 《從互聯到新工業革命》,書,201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3] 《Location, Localization, and Localizability - Location-awareness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Networks》,書, 2010年,Springer(斯普林格)

[4] LANDMARC: Indoor Location Sensing using Active RFID, ACM Wireless Network 2004(會議版本發表在IEEE PerCom 2003)

[5] Rendered Path: Range-free Localization in Anisotropic Sensor Networks with Hole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10(會議版本發表在ACM MobiCom 2007)

[6] Tagoram: Real-Time Tracking of Mobile RFID Tags to High Precision using COTS Devices, ACM MobiCom ,2014. (Best Paper Award)

[7] Do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cale? A Measurement Study on GreenOrb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3(會議版本發表在IEEE INFOCOM 2011)

[8] Passive Diagnosi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10

[9] Making Sense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Period with Sub-Millisecond Accuracy using Backscatter Signals, ACM MobiCom, 2016.

[10] Exploring Cross-Application Cellular Traffic Optimization with Baidu TrafficGuard", NSDI,2016.

[11] Relative Localization of RFID Tags using Spatial-Temporal Phase Profiling", NSDI,2015.

[12] Understanding Node Localizability of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2(會議版本發表在IEEE INFOCOM 2010)

[13] Underground Coal Mine Monitoring wit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 2009(會議版本發表在ACM/IEEE IPSN 2007)

[14] Locating in Fingerprint Space: Wireless Indoor Localization with Little Human Intervention, ACM MobiCom 2012

[15] Location Awareness in Unstructured Peer-to-Pe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05

[16] Lasagna: Towards Deep Hierarchical Understanding and Searching Over Mobile Sensing Data, ACM MobiCom, 2016.

[17] See Through Walls with COTS RFID Systems, ACM MobiCom, 2015.

[18] Building a Scalable Bipartite P2P Overlay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07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