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允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允怡
出生 1647年6月22日 香港
國籍 中國
民族
母校 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
職業 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
研究領域 醫學

劉允怡 [1]>

人物經歷

  • 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9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教授,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肝移植中心和肝癌診療研究組。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以「肝段為本」的肝切除方法,即根據血液供應和膽管引流特徵提出肝背扇區分為解剖亞區的概念,對肝癌和肝門膽管癌根治切除和劈裂性肝移植均有實際的臨床指導意義。統一了國際上在肝臟解剖和肝切除手術的規劃名稱。率先應用釔90微粒為晚期肝癌治療,顯著提高了生存率。應用化療、免疫聯合治療使不能切除的肝癌能以手術切除。很早開展活體肝移植手術,是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肝移植的創始人之一。
  •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兼任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包括沙田韋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北區醫院〉榮譽顧問,及聯合醫院榮譽外科顧問醫生。劉教授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79-1980在英國倫敦大學接受外科訓練,歷任香港各大醫院重要職位,於1993年晉升為香港中文大學外科講座教授。
  • 在學術研究方面,現為多份國際及中國醫學雜誌之編輯委員會委員/地區專家/評稿員,並為多個國際醫學團體和地區性醫學團體會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2002-2004,並於200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獲澳大利亞皇家外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04年獲頒授中國內鏡醫學『恩德思奬』。2006年獲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頒授傑出貢獻獎;並於2007年獲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頒授海外金質奬章。
  • 其它榮譽包括於1997及2002年獲邀請出任林天佑基金訪問教授,1999年出任印度Dr. H.S. Sachdeval Memorial Lecturer,2000年出任澳洲皇家外科學院Foundation Lecturer in General Surgery,2003年出任美國St. Louis華盛頓大學Joseph H. and Mrs. Helene Pollack Lecturer,並獲頒授美國華盛頓大學Evarts Ambrose Graham MCMLI奬章,2004年出任菲律賓1st Ricardo Alfonso Memorial Lecturer及英國倫敦大學Pearce Gould Visiting Professor,同年更獲推選為佛山市榮譽市民,並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佛山市常務委員會協商決定為委員會委員。
  • 公開發表論文在國際文獻310餘篇,我國文獻35篇,參加著書36部,專題研究3篇,回顧、論文等49篇,會議徵文240餘篇。受邀在國際團體及醫學會議發表演說150餘次。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肝移植中心和肝癌診療研究組。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以「肝段為本」的肝切除方法,即根據血液供應和膽管引流特徵提出肝背扇區分為解剖亞區的概念,對肝癌和肝門膽管癌根治切除和劈裂性肝移植均有實際的臨床指導意義。統一了國際上在肝臟解剖和肝切除手術的規劃名稱。率先應用釔90微粒為晚期肝癌治療,顯著提高了生存率。應用化療、免疫聯合治療使不能切除的肝癌能以手術切除。很早開展活體肝移植手術,是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肝移植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

院士三不忘

  • 在華人肝外科領域,大家對劉允怡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作為香港中文大學肝移植中心和肝癌診療研究組的創建者,他理所當然地也是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肝移植的創始人之一。他最早在國際上提出以「肝段為本」的肝切除方法,這一學術貢獻的意義在於:統一了國際上有關肝臟解剖和肝切除手術的規範及名稱。
  • 改革開放以後,內地學者開始注重與港澳及國際同行學習交流,那時每年在香港舉辦的王澤森外科國際會議促使劉允怡與內地同行結識、熟絡;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兩岸的學術交流逐漸增多,劉允怡與內地同行的交流更加頻繁和深入,他不僅滿足於學術演講,還點對點地開展院院之間的學術合作。在很多場合,這位國際肝外科頂級專家都流露出對內地的深切情感,並用自己的專長,將情感落實為行動。

不忘反哺故土

  • 那是4年前的一個夏天,廣東省佛山市醫學會外科分會學術研討會在該市三水區人民醫院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會議邀請到劉允怡院士介紹最新肝硬化手術治療方法、肝段法切除肝技術。一個市級的學術會議能邀請到院士來傳經送寶,不說是破天荒,至少是不多見的,如果進一步追尋個中因由,答案自然就明朗了,因為劉允怡的故鄉是佛山南海,這次到三水布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劉允怡是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在這之前,這位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一把刀」在業內已是名聲在望。他在加強與內地同行交流的同時,更注重與故鄉醫療機構的合作,他時常在故鄉人面前深情地說:「李嘉誠用物質財富反哺故鄉,而我只有一把手術刀。」
  • 抗日戰爭時期,劉允怡的祖父帶着全家人避難到香港,1947年出生在香港的他自然對故鄉無任何概念,父親告訴他:「我們的家在廣東南海,你要記住。」劉允怡便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地方。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劉允怡在故鄉同行的幫助下,回到了老家。「村裡的老人打開祠堂,在鄉親們的注視下,我跪在了祖先的神龕前。那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的根。我,來自哪裡?從此有了清晰的答案。」在劉允怡的人生經歷中,這次尋根之旅尤其特殊,也毫無疑問地拉近了他個人與佛山的關係,因為他的根在這裡。
  • 2002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急性肝衰竭親屬間活體肝移植手術而受到業內關注。急診活體肝移植是肝移植手術中難度最大的,不過在劉允怡的指導下,該院還是成功實施了這例華南地區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一位來自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肝外科醫生說:「劉允怡院士學術視野是國際化的,他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家鄉的肝移植水平。」據稱,劉允怡有時候會親自修改潤色該院醫生的學術論文,幫助其投稿給國際學術雜誌。

不忘師傅恩情

  • 縱觀劉允怡的學術道路,有三個關鍵點:第一是當上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第二是擔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第三是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劉允怡曾對香港媒體表示,是三位恩師的教誨,在他人生的不同階段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至今難忘。
  • 第一個恩師是黃樹航教授,黃樹航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泌尿外科醫生,在黃老師的影響下,劉允怡對外科萌發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個恩師是李國章教授,李國章只比劉允怡大兩歲,但是李國章也是一個學術能力超強的人,其管理風格硬朗,他後來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局長時還被香港媒體戲稱為「教育沙皇」。劉允怡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是全香港公立醫院中僅有的6名顧問醫生之一,可謂「金貴」得很,但是其一心想從事學術科研和教學,於是專職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而當時李國章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李國章惜才愛才,劉允怡報到不到一周,李國章便聘其為高級講師。
  • 劉允怡的第三個恩師是有着「中國外科學之父」美譽的裘法祖。裘法祖一生榮譽等身,劉允怡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與其結識,在後來的交往中對裘法祖執弟子禮,師徒友誼逐漸加深。「他對新事物充滿童真般的好奇,就像小童初接觸新事物一般,眼晴發亮。」劉允怡說,裘老治學嚴謹、處事認真、嚴於律已。「我曾多次聽他提及自己主編醫學參考書和教材的苦與樂,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每本由他主編的書,他都從第1頁第1個字開始,一字不漏地看到最後1頁的最後1個字,連標點符號也認真校對。」裘法祖桃李遍天下,當今的學者如果能說「我是裘法祖院士的學生」,那便是一份光榮。能得到裘法祖的賞識,能從裘法祖那裡學到只鱗片爪,讓劉允怡感到很幸運。
  • 「我清楚地記得,去年6月14日,星期六,2008年港滬國際肝病會議正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召開。大約上午9點,我正駕車到會場準備11點的講課。駕車途中收到裘老的關門弟子陳孝平教授打來的電話,他說裘老突然身體不適,正在醫院搶救中,而他已準備到機場趕回武漢。」過了不久,陳孝平給劉允怡發了一條短信:裘老走了。劉允怡禁不住悲從中來,在車中痛哭,講課完畢後他心情十分沉重,無法繼續開會,回到家關起門哭了大半天。
  • 劉允怡對裘法祖的情感無法釋懷,在《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08年第七卷的篇首,他發表了近3000字的文章深情緬懷恩師。而今年6月14日,是裘法祖院士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劉允怡又攜夫人前往武漢,參加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舉辦的紀念活動。

不忘提攜晚輩

  • 記者在肝膽外科相關學術會議的公開資料中發現,一般區域級、國家級的專題研討會或學術年會上,在受邀的專家裡,經常有劉允怡院士的大名。在今年8月底東莞舉行的全國肝癌研討會上,劉允怡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為與會者介紹了射頻消融技術在肝癌治療中的最新進展。9月中旬,全國第十二屆肝癌學術會議即將在瀋陽召開,劉允怡的演講題目也已經被排上大會日程。
  • 劉允怡向記者表示,我國肝臟外科水平並不比國際同行遜色,我們有很多成就還是國際領先的,而年輕的醫師是我國醫學的未來,他希望年輕醫師能發揚優良傳統、努力創新,因此每次學術演講結束他基本上都會闡述自己對優秀外科醫生的看法。「在學術會上,我也經常聽到有年輕的學者報告新的手術方式,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問題是,新的並不一定是進步的。」劉允怡認為,外科醫生追求進步但不可刻意地標新立異,而評價新手術方法有效的標準是,新手術方法能否有效地解決舊手術方式不能解決的臨床問題,能否明顯地減輕患者痛苦和看病成本,否則,不宜提倡。在國內幾本權威的外科學雜誌上,劉允怡亦多次闡述其培養優秀外科醫生的方法和理念。
  • 「在我擔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期間,我和裘老商討怎樣把我國肝膽胰外科推向國際學術舞台,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國已有多名學者成為國際肝膽胰協會理事會的理事、學術組組員、亞太肝膽胰協會秘書長。」劉允怡曾坦言,因為裘法祖在同行面前的大力推薦,使他認識了內地一大批大牌專家,在多年來與內地同行的交流中,自己也逐漸變成老人,這使他又多了一份責任,他曾多次呼籲:中國的醫生應躋身於國際舞台,應培養出合格的、國際化的外科醫生。
  •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劉允怡未當選院士的時候,就在1998年被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聘為客座教授,現在,他還是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解放軍總醫院等十幾家醫療科研機構的客座教授,而從一些專業期刊能明確地看出,這些機構在肝膽胰外科取得的成就,都有劉允怡院士的一份心血。

編輯本段人物品讀

  • 若論醫院所作的手術個案之多,如果中國的醫院認了「第二」,相信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敢說「第一」。可惜,內地如此豐富的臨床病例研究和成果,卻往往會礙於語言不通而無法與外國同行分享。新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教授劉允怡表示,現正研究將內地肝膽胰教科書的主要名詞及撮要翻譯成英文,並建立培訓制度,提升內地醫生的英語水平,使他們的研究成果能早日登上世界科研舞台。
  • 其實,內地的肝膽病科研工作水平,完全可以媲美國際。「因肝癌而進行的肝切除手術,外國一年可能只有幾十例,但內地單單一間上海東方肝膽醫院,一年便進行了3,000宗」。劉允怡指出,又如進食過多羊肉可能導致出現寄生蟲囊腫,內地臨床研究可供分析的個案,多達20萬例,因此內地醫學專家肝膽病治療經驗之豐富,足以傲視全球。

嘆內地同行醫術高超

  • 但中國內地的科研人員卻不能在國際舞台上獲得應有的尊重,這主要是囿於語言溝通方面的難題。劉允怡解釋,現時九成或以上的醫學論文都以英文在權威雜誌上發表,國際外科研討會的演說亦以英文為主。如果科研成果不能用英文發表,其對外的滲透率自然大幅降低,國際認受性亦隨之下降。劉允怡說:「人家對你的演說聽不明白,自然當你們沒有做過。」
  • 他補充說:「其實不少國家,法國、日本均希望不要用英文作為醫學論文的主要語言,但多年來,英文地位絲毫沒有動搖,所以內地自己必須改變語言習慣,適應國際慣例。」
  • 要把更多的內地醫學研究成果介紹給外國同行,就必須要更廣泛地「走向世界」,劉允怡現正積極籌備建立內地醫生的英語培訓制度,首項任務是「改裝教科書」。不過,要翻譯所有肝膽科教科書籍,最少要花上兩年時間,因此他正考慮一個「折衷方案」:書本內所有重要詞彙附帶中、英文,並附加英文章節,撮要內容,以增加醫生接觸英文的機會。
  • 由於目前師資缺乏,難以向內地所有醫生提供英語訓練,因此他會先考慮挑選內地的「尖子醫生」,讓他們接受全英文的醫學訓練。劉允怡表示:「我一定要建立制度,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教英文,能幫得幾多呢?」

改教科書增中英對照

  • 他又指出,不是全部內地醫生的英語水平都「無法溝通」,只是中間一代的英文水平較不理想。「內地情況是較奇特,其實年紀大的及年輕一代的醫生英文水平不俗,反而中間一代,可能是因為六七十年代文革的影響,導致學習英文步伐一度中斷。其實,英文最重要功能在於表達,傳情達意即可,毋須太計較文法和用詞。」
  • 由「臨床研究醫生」轉做「英文教師」,劉允怡並不認為自己是浪費時間:「普通翻譯人員不能翻譯醫學教科書。而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工作重點。」他會視改善內地醫生英語水平為長期任務,而中期是加強內地醫療與國際關係,短期是促使內地出色人才儘快踏上國際舞台。
  • 中國內地的對外開放,迄今只有20多年,並不算太長,國際聯絡網絡相對缺乏;反觀信息發達的香港,卻可以掌握各地的研究步伐。劉允怡說:「八十年代我曾到英國留學,與我一起長大的同學,目前都已成為部門主管,我自然可以取得不少最新消息,但內地則缺乏有關訊息。」

無償助譯論文拒出名

  • 為了幫助內地的「尖子醫生」早日在國際揚名立萬,劉允怡更不惜犧牲大量的時間精力。早前,內地醫生完成一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但卻是以中文撰寫的。為免研究成果「石沉大海」,劉允怡以一個月時間,無償地用英文將整篇論文進行翻譯。他笑言:「自己由頭到尾重寫都無咁慘,因為要用作者思想去寫,實在困難得多。雖然撰寫人願意將我的名列入作者內,但我除了協助翻譯外,對論文的研究完全沒有貢獻,所以我拒絕了!」

痛心新醫生難求進取

  • 雖然無法「密集式」地參與肝移植手術,但劉允怡卻另有重任--將注意力投放於培訓年輕一代的醫生。他笑說:「我有兩個理由必須加強培訓下一代醫生,第一,不培訓,社會沒有足夠的醫生;第二,日後我有病,也要有個信得過的醫生醫我才行!」
  • 不過,對於現時新入職的醫生,劉允怡在訪問中多番表示「同情」、「他們真的好慘」。他解釋,70或80年代的醫生,可說是「前途在我手」,毋須擔心「飯碗問題」,因為醫生可以選擇留在公立醫院至退休,又可以到私營醫療市場「掛牌」。醫生的苦惱僅在於如何求增值,求進步。

責制度弊端 憂人才變質

  • 但目前時移勢易,劉允怡指出,新醫生可支配、把握的時間太少。他無奈地說:「私營醫療市場幾近飽和,而新醫生只有7至8年的公立醫院合約,合約期滿後,他們必須到外面掛牌,從事一般的私家醫生業務。結果,有些正在受訓醫生坦言,自己毋須學太複雜的手術,因為根本用不着--整個醫生學習文化驟變。」
  • 由於大部分投身醫生行業的,都是優質學生,但現實卻令他們在學術上「無心上進」,劉允怡對人才的浪費頗感痛心。
  • 他更擔心的是香港醫療水平會因此而每況愈下。劉允怡解釋說:「香港目前這種醫生招聘模式,意味着醫療系統每7、8年便流失較資深的人才,治療經驗無法累積,尤其是需要『工多藝熟』的外科,治療水平怎會有進步?」

寄語青年堅定目標

  • 面對林林總總的醫療系統紕漏,劉允怡認為,整個醫療系統都必須進行大幅改革。他無奈地說:「我明白,政府無錢,有很多措施無法實施。雖然政府高層不接受當年哈佛報告的批評及建議(建議政府實施醫療融資等措施,結果惹起社會連串反對聲音),但不能否認,香港醫療體系正浮現報告所指的弊端。」
  • 劉允怡寄語,有志向的新醫生必須訂立人生目標,並一步步向目標進發,不時檢討進度及改變策略,同樣可以創造彩虹天。他說:「做臨床醫生、研究醫生或管理階層,所走的路完全不同,如果不訂立目標,便會茫無頭緒,最後任由環境牽着走,怎會有突破?」

棄行政專科研 因禍得福

  • 榮獲中國科學院院士名銜,意味着劉允怡的學術地位被內地及國際社會進一步肯定。不過,一如其它科學家一樣,劉允怡的研究生涯,絕非「浪靜風平」。
  • 對於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名銜,劉允怡自然喜上眉梢,不過一談及科研理念,便實時收斂笑意,一臉認真地解釋:「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幾乎沒有人能夠明白這種新知識,可見研究水平必須『高几班』,才算是突破。所以我不喜歡隨便使用『突破』這個詞去形容科研成果。」

科學探索三里程

  • 他續說:「一生人能有一次突破,我已經非常高興。我覺得,前人將科學知識的極限推至最高,而後人不斷跟着步伐一步步再思考、再發展。」
  • 劉允怡在科學探索的路途上,有3個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是當上大學教授;第二是擔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主席;第三是出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笑着說:「我獲得中科院院士榮譽後,祝賀電話、傳真、心意卡、果籃等如雪片飛至,不少人稱讚我『治學嚴謹』,『科學成就高、人緣佳、對病人又好……』,總之,全部都是讚美的言詞,令我突然間覺得自己是個完美的人。」
  • 然則即使屢獲殊榮,劉允怡仍然「自省不斷」,甚至以「葬禮」形容目前狀況。劉允怡說:「目前的我其實與幾個星期前沒有甚麼分別,一樣地工作,一樣是一個普通人,只是過去所做的工作有了更高層次的認同,但這不代表我已經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我覺得似去了自己的『葬禮』,任何人都贊我,沒有人講我半句壞話。」

笑稱溢美之辭如歷「葬禮」

  • 劉允怡表示,「有人的地方,便有政治。」他亦曾捲入多次醫院糾紛,而被傳媒廣泛報道,如撤停下屬職務、與外科上司不咬弦等,甚至因而放棄擔任外科學系系主任。但他認為,放棄行政工作實在「因禍得福」。
  • 劉允怡說:「要做醫院高層,一定要管人,但我自問行政、管理不是我的強項,更不是我的興趣。但偏偏行政最花時間,開會、做文件等等,既然我做管理的成績不被人欣賞,那麼我不如多做些研究。」

「紓尊」投李國章麾下

  • 劉允怡自言一生有3個恩師:黃樹航、裘法祖及李國章。李國章被外界諷刺為「教育沙皇」,其言論及處事作風一直備受爭議。那麼他如何令劉感受其「義氣」一面?而劉與李年紀相若,又如何成為「師徒」?內中原來有不少故事。
  • 80年代,劉允怡為全港公立醫院僅有的6個顧問醫生之一,其江湖地位不言而喻。雖然「位高權重」,但劉一直希望多參與研究及教學工作,因此決心轉職至中文大學醫院即沙田韋爾斯親王醫院,以遂心愿。
  • 當時李國章為中大醫學院院長,但劉允怡與李只屬點頭之交,劉唯有「紆尊降貴」,邀約李國章抽暇「接見」。劉允怡笑笑說:「當時他(李國章)都幾愕然,因為顧問醫生真系算好高級,點會似剛畢業的學生般,『盲樁樁』應徵。」
  • 李國章僅考慮1個星期,便決定聘請劉允怡為高級講師,與顧問醫生的薪酬及職位完全一樣。除了條件理想外,劉允怡入職後,李國章更「循循善誘」,既協助劉定博士論文題目、修改其論文,又慢慢將外科的高層次工作轉交予劉。

自語一生三位恩師

  • 之後劉允怡平步青雲,成為外科學系主任。但2000年卻因梁家騮(前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的態度問題,而將梁停職;事件後來經李國章介入,劉辭去系主任一職。事件令外界擔心其師徒關係受損。劉說:「其實事後調查證明我沒有問題。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政治,大學是聰明人玩政治;但我做人是不會往後看,不會自怨自艾。既然我所得的,是由李國章給我,就算他要取回去,我亦無怨無悔。」雖然李國章作風受人爭議,但劉允怡說:「我不知其它人想法,我欣賞李國章的爽快及果斷。沒有他,我沒有今日的成就及獲得國際的認同。我對他的為人完全沒有懷疑。」

參考資料

  1. [1]中國科學院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