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力爭 重返茅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重返茅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重返茅蘆》中國當代作家劉力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重返茅蘆

又一回故地重遊。整整十五年。不知為什麽,那一份似曾相識的眷念,沉迷在那許多年以前淡漠了的往事裡和湖邊夜半蛐蛐那親切的啾鳴中。「積賢在茅,隱賢為蘆」。十月金秋山水田園的氣息,宛如醉人的美酒,魂牽夢繞的企盼啊,在這片寧靜的追憶里延伸……

也許是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從呢喃哀怨里抹去,也許是老來懷舊,遲遲不願在凡塵亂宇中更新。當疲憊的腳步最終停留在水榭茅蘆的露台時,所有的煩悶都隨微風而去,消失在了魚兒打挺的漣漪中……

那是2003年的深秋。書城培訓中心的老師們那張張遠去的笑臉,把記憶深處的膠片迴轉……山水田園,你還是當年的你嗎……

今秋再來,恍如隔世。

山水田園農莊果然別出心裁。座落在當年改革開放前沿遠郊、與東方之珠香港一水之隔的君子布村口,向北望去,隱約可見大陸五十年代的鄉村群堡式建築,這與當今網絡化後工業社會的今天,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順着長滿一人多高茅草的小路北行數百米,即是觀瀾山水田園農莊南門了。走進園區,排樓上「農業學大寨」的大紅標語赫然入目。做舊的農家大院牆上五彩斑斕,濃郁的人民公社氛圍立刻撲面而來。大紅大綠的農民畫上有打油詩道:「稻子玉米搭彩虹,悟空說是南天門; 社員高坐哈哈笑,這是公社幸福門」。 然而,農莊的策劃者們還是沒有忘記在對面牆頭加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與時俱進的最高指示。

入園前行,綠叢環繞、曲徑通幽的田園鄉村酒家與桑拿溫泉遙相呼應,給人帶來陣陣旅途勞頓後清涼放鬆的愜意。就在「三碗不過崗」大黃酒幡的後面,一架只有在五、六十年代才能看到的炸爆米花機靜靜地躺在那裡,銹跡斑駁的搖柄上那依舊可辨的小白鍾仿佛還在計時下一鍋那一聲巨響前的心悸……說起茅蘆,實際只是外觀上的建築風格罷了。除了小巧房頂茅草和外牆還保留着那「夜半歸來不繫船,江楓漁火正酣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的舊時身影外,房間裡已經找不到一點茅蘆那本性的簡樸和飄逸了。入住的條件基本上都是按照星級酒店人性化服務的設置來安排的。防盜門、空調、軟床、洗浴、有線電視、通訊便利等等……但這一切對於習慣了城市生活的我們來說,難道就不是一種冾當的默認與詮釋嗎……

茅蘆之小,在於小得巧、小得妙。一人B蘆,緊湊可愛而並不覺憋屈; 兩人A蘆,大床寬敞整潔、裝飾設計溫馨舒適; 屋外水榭憑攔,環湖而建,休閒倚釣; 好不自在!…… 直到清晨起來看到湖對面茅蘆B男子在蘆口水面悠然垂釣時,才頓足惋惜道為何沒有提前想到帶上漁杆。

其實可令人惋惜的遠不止這些。被手機互聯網綁架的現代城市生活給人們帶來的衝擊何止莫名的遺憾

曾幾何,老婆不時提到成功人士,如數家珍。誰某某又怎麽了,誰又移民去了歐美哪裡發跡不淺等等…而我依舊原地踏步,不思進取,要啥沒啥,就有一身的病,又老又窮等等…每每聽到嘮叨,只能一笑了之。但看看那些所謂成功人士,真正有生活意義上實質性延續幸福反饋的又有多少呢?倒是偶爾從別處傳來前期幾個混得不錯的哥們的消息,不是或因家庭變故閉關修煉渺無音訊、就是體內臟器性病變匆匆離開了人世駕鶴西去,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我想,在如今基本上沒有什麼隱私的微信朋友圈裡,想玩消失也不大容易吧。最具諷刺意味的是,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與同床異夢嬌羞的她,在病魔纏身、告別人世後卻帶不走,且不知又成了誰的囊中之物……誠然,另一種情形就是,有他沒他無所謂。正所謂「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山中有遠親」; 想自我批評嗎?他是不是一個自以為是、人脈稀鬆、不招待見的人呢?……還依稀記得,內陸隔壁某局科級幹部的二兒:,因種種原因,嗜酒如命,在喝醉後經常耍酒瘋,連打帶罵、擾民劣跡不斷; 到後來就連他家裡人都厭倦不已,當他醉倒在樓梯家門口時也不給他開門。結果是,老婆強行離他而去,而他最終因酒精性肝硬化發作,死在了工廠宿舍里。一個多月臭了才被外人發現……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人們所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麽?恰似人們以市劊口氣廣為流傳的箴言一語道破:「錢是王八蛋!花完了再去賺!」 又有道是:「錢誰不愛?問題是,你有命拿,你沒命花!」…「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

難道現代人們的生活真的就離不開錢的左右和桎梏麽?

近日,網上某教徒們又在鼓譟人類滅絕後地球一二三之命運說。無疑,地球上要是真沒有了人類——哪怕有多麽不中聽,大自然自身的修復功能卻沒有任何改變。或只是若干萬年以後由最初的起點到另一個最初的起點。而我們,只不過是在肉體消亡後,在異次元超時空的概念中完成所謂四維空間之後的體驗。

茅蘆的夜是如此靜謐,又是如此喧囂。靜謐的是,那一份久違的心愿,在如今萬馬齊喑的滾滾紅塵中仍顯現出大自然的魅力,令人趨之若鶩; 喧囂的是,在互動舞台上,當美女主持人把抗日名劇《亮劍》中第一集就被李雲龍槍斃了的光頭漢奸演員推到我們跟前逗樂時,那一陣陣開懷的笑聲,如同豐收鑼鼓,振聾發聵。

夜深了,蛐蛐的啾鳴還是那樣醉人。湖邊蘆葦的芳馨,還環繞着疲憊的身驅和不眠的燈火。

多少年過去了。還有人在依戀着你那不變的容顏,依舊還不忘初心。在有生之年,默默地為你——奉獻着,那點點滴滴的拳拳萌動之心。`[1]

作者簡介

劉力爭,湖南湘潭人,1958年出生於武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