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墉行楷書詩文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墉行楷書詩文卷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劉墉行楷書詩文卷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劉墉行楷書詩文卷

年份:清

類型:法書

規格:縱26.8厘米,橫115.2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劉墉

藏品鑑賞

劉墉行楷書詩文卷,清,劉墉書,紙本,行楷書,縱26.8厘米,橫115.2厘米。   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閒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着書十餘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以而仕京師顯名,數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強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君平矣。」雄曰:「君備禮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強心以為示。然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揚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餘,遂以其業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   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窮大易,探元化群生。寂莫着道論,空簾閒幽情。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海客去已久,誰能測沉宦。   子云從學於君平,而君平所著之書不傳於世,想子云未能為之闡揚,抑君平自秘不以授子云邪。石庵。   下鈐「青原」、「劉墉之印」,引首鈐「游精寓賞」印。鑑藏印鈐「藏之名山自怡悅」、「歸雲精舍」、「郭闌石藏」、「韻湖所藏」、「徐宗浩印」、「歐缽羅室」等。   此卷文字內容始為「君平小傳」,君平即嚴君平,名遵,後以字行。漢代隱士,卜筮於成都。後為五言詩一首,評述君平處世態度。末為劉墉自題一則,其中提到的「子云」即揚雄,漢代學者,少時以君平為師。   此書筆厚貌豐,骨力內藏,墨色濃重渾厚,線條粗細相宜,結字互為遞映,風格豐潤中又具節奏感。劉墉書法主宗蘇軾,然講究結字,強調寫字不求平齊,須如鳥羽魚鱗般富有層次,以避免呆板。此卷行楷即具玲瓏巧妙之筆韻,較其他學蘇字者尤勝一籌。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