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墨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劉墨聞,青年作家,設計師,吉林長春人,現居深圳,豆瓣上最會講故事的人,「ONE·一個」大讚作者,已出版《我在最溫暖的地方等你》《特別不浪漫》《請你記住我》等。因深受網友的喜愛,被戲稱為墨、暖墨、黑土。《哄你睡覺》,出自《我在最溫暖的地方等你》。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你的生活打分,滿分是100分,你會打幾分? 下面幾乎全是「低於60分」的回答,每個人都是「煩悶」「壓抑」「好累」「焦躁」「迷茫」。 原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樣:關掉濾鏡,歲月靜好的背面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 大千世界裡,別人都有着怎樣的生活? 是上海街頭那對賣油墩子的老夫婦,最大的願望是還完所有債以後,去看毛主席紀念堂,然後租個馬桶有馬桶蓋的房子; 是颱風中死死地抓住自家頂棚的羅氏夫婦,雖然生活艱難掙扎,卻絕不放棄希望。 他們都過着六十分以下的生活,卻要用盡一百分的力氣。日子雖苦,卻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光。 2007年,奧運火炬傳遞到長春。 當時正在上高三的男生看到讓他難以忘記的一幕:一個帶着小孩的老人,脖子上掛着一塊牌子,在人群里費力地穿梭,牌子上寫的是他老伴兒的個人信息。 他看着這個老人跟着火炬奔跑、摔倒、爬起來、再跑,而那個小孩只是淡定的看着,好像早已習慣。 他知道,老人之所以一直執著地跟着火炬,無非是想讓胸前的尋人信息,能在攝像機的鏡頭下多停留幾秒罷了。 從那天起,這個老人和孩子的身影就一直徘徊在他的腦海里,讓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試着把他們寫下來,妄想給他們一個去處,卻始終沒有把他們安頓好。 他說,「仿佛要給他們一個圓滿的結局,我才配得上一個好覺。」 十年後,男生已經成了豆瓣上最會講故事,又寫的一手細膩情感好文的作家。 這個運動員出身的設計師、185公分的暖男作家寫了不止一本暢銷書,其中一本書叫做《特別不浪漫》。結果,所有看過《特別不浪漫》的人都擦着眼淚說:「太浪漫!」 這個「特別不浪漫」的「最會講故事的」人就是——劉墨聞。 有人問劉墨聞:你能有今天的成就,成為一名作家,最重要的核心是什麼? 劉墨聞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一直沒有改變。不是說我這人有多麼能堅持,而是我根本沒有想過要堅持。剛開始只是想寫,到最後才發現我離不開寫作。」 到今天為止,只是因為寫作是我所愛。 其實,年輕時的劉墨聞並不像現在這麼淡然,也有過迷茫困惑的時候。 那時候的他剛畢業,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快消行業。 不需要過腦子,每天要做的就是畫圖。加班到很晚是常事,甚至經常會24小時連軸轉。很累很辛苦,也很賺錢。 可這樣的生活卻讓劉墨聞失去了工作下去的信心,因為沒有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終於有一天,他放下所有的一切,去了大理,住進一間特別的客棧。 那個客棧住了各種各樣的人。有抑鬱症的青年、有破產的工廠老闆、有剛離婚的中年女人、還有個被他爸打得一瘸一拐的同性戀小伙子。 互相展示傷口是世界上最沒有用的安慰方式,卻是最有效的特效藥。 那段時間,劉墨聞明白了一件事: 每個人都背負着自己的沉重在艱難前行,沒有誰會比別人更輕鬆。 你的每一次權衡和選擇,都會指向不同的人生軌跡。它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決定了我們的不同。 大理回來後,劉墨聞辭職了。 他和朋友合租了一個房子,那個簡陋的房子只有一個「優點」:漏雨。 有一天下雨,雨水滲進屋子裡。朋友卻沒有拿盆接,而是把一個小盆栽放到了漏雨的地方。雨水靜靜的滴在綠綠的小葉子上,然後大家就那樣看着小盆栽,傻笑。 那個瞬間突然打動了劉墨聞。 平凡生活,最不缺的就是苦難,但對苦難的不同理解方式,決定了你是帶着沮喪承受,還是微笑着去面對。 所有的經歷,都值得被感謝。 轉機出現在一次聚餐。 劉聞墨的一個學長,就職於工業設計領域老牌級別公司。閒聊時,學長要他把這兩年做的東西給他看看。 幾天後,他接到了那家公司的面試電話。 經歷了人力、部門經理、大區總監三輪面試,還有一輪筆試後,人力進來問:什麼時候可以來上班? 就這樣,劉墨聞進了心儀的公司。 開放的環境、自由的人格,讓劉墨聞有了更多開放的創作想法。三年的時間裡,他從設計師到主管再到經理,一步步成長為一個資深老設計師。從一個當初只會做快消品的小子,到設計家用電器特殊用品。 不僅專業素養有了質的飛躍,甚至可以說改變了他整個人。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應聘,劉墨聞說:除了要感謝那位學長,還要感謝這些從未曾有半分懈怠的專業硬功夫,正是那些年積累的作品助他敲開了業內頂尖公司的門。 很多人說生活艱難不易,熬夜加班生活逼仄,時運不濟懷才不遇,羨慕他人的高起點,暗嘆自己的不如意。 其實,絕大多數人要走的路,誰都不會比誰少一點。人前光鮮亮麗的背後,必是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的努力。 劉墨聞說自己是體驗派,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很多時候之所以難,是因為少了一份破釜沉舟一往無前的勇氣。 第51屆超級碗播出時,一向熱衷於橄欖球運動的劉墨聞,因為體力和速度的原因,早已失去回到橄欖球場的勇氣。 那場比賽愛國者隊整整落後25分,幾入絕境,反超奪冠的概率只有0.3%。 所有人都認為毫無懸念,愛國者必敗無疑。 但就在第三節快要結束時,四十歲的湯姆布雷迪,全世界媒體都在嘲笑他移動能力的湯姆布雷迪,面對一群二十幾歲的小伙子,面對整場比賽評分滿分的馬特萊恩,在找不到一個可以傳球目標的情況下,堅定的抱着球自己衝去,硬是在三檔進攻中,衝出了一個首攻! 並最終上演了北美體育史上最大的奇蹟:實現了那0.3%的概率,逆轉奪冠! 那個畫面既心酸,又特別感動。評論員用激動的變了調的聲音喊:或許你現在很難,但你能難得過今天的愛國者嗎? 劉墨聞把布雷迪往前沖的鏡頭打印出來貼在牆上告誡自己:往前沖吧,就是現在!只要我還可以奔跑! 任何時候,不要輕言放棄。 2012年,劉墨聞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枯木般瘦弱的老人,搖搖欲墜地帶着個孩子過馬路。猛然間想起多年前那個掛着尋人信息牌的老人和小孩,兩個場景重疊在了一起,他們又回來了。 那個一直無處安放的故事,終於得以繼續。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請你記住我》。 劉墨聞說: 「很多人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尋找一件心事,然後心甘情願為之匍匐努力。 我很幸運,因為很多年前,我就清晰地知道:寫作正是我終生要尋找的那件事。」 還好,我從未放棄。 人生實苦,生活不易,很多時候,我們都自覺走進了一間窄門,很難找到命運的出口。 但這世間並不是只有苦難。 雖進窄門,卻心懷微光。 你若歷盡苦難,依然熱愛生活,命運便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從不輕言放棄的人。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