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應克勞德·德維斯德盧(Claude de Visdelou,1656年8月12日-1737年11月11日),漢名劉應,字聲聞,法國人,耶穌會傳教士,漢學家,與白晉等五人,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前往中國傳教。1687年來華直至1709年離去,曾向康熙皇帝奉獻金雞納霜(奎寧),治好康熙皇帝的瘧疾。
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對放縱歐洲建立的拉丁教會。而他們共同秉持的「簡化宗教手續,人人皆為神父」等理念[1],則最終導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誕生[2]。
簡介
劉應對中國和中亞歷史都有研究,所着《韃靼史》(Histoire de la Tartarie)匯集了中國史書有關匈奴、韃靼、蒙古、突厥等史料,刊於Herbelot的《東方學目錄》(Bibliotheque orientale,1779)中。還有拉丁文《中國歷史》六冊、《中國哲學家的宗教史》、《中國人的禮儀與祭祀》、《易經概說》(Notice du livre chinois nommé Y-king)。同時編譯了多部儒家經典:《禮記》、《書經》、《中庸》等拉丁文譯本。
耶穌會
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會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伯鐸·法伯爾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對修會及聖座的命令絕對服從。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禱、從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分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視頻
劉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宗教改革500周年:馬丁·路德在沃爾姆斯大會,搜狐,2019-09-27
- ↑ 神聖羅馬帝國(16)基督教再次分裂——新教誕生記,搜狐,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