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有「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之說



劉法(?~1119年),字號、籍貫皆不明,北宋名將。長期征戰邊塞,成名於宋夏戰爭,身經百戰,被敵人稱為「天生神將」,對北宋進擊河湟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北宋熙河經略使。

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童貫命已任熙河經略使劉法率兵攻擊西夏統安城(今青海省互助縣北,原名割牛城,被宋將何灌從西寧出兵夜襲攻下後改名統安城),劉法認為西夏軍雖經宋軍重創,但是元氣未傷,貿然出兵勝數不大,不願冒險進兵,被太尉童貫威壓出征,遭遇西夏重兵圍攻,力戰後在突圍途中墜崖,雙足折斷重傷,被西夏軍殺死。

戰後童貫將戰敗罪責推卸給劉法,名臣李綱撰寫《吊國殤文》以祭奠,為劉法鳴冤。

因劉法之子劉正彥參與「苗劉兵變」,已經為國戰死的劉法也受到了影響,其戰功和事跡變得默默無聞,《宋史》中沒有他的傳記,這位北宋一代名將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中。

2016年疑似其墓地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將軍溝村被發現,目前正在考證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劉法                  出生時間         不詳
                  所處時代          北宋                  去世時間           1119年
                  主要成就          多次擊敗西夏軍隊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揚名於危難之中

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三月,北宋塞門寨受西夏攻擊,大將米贇(據稱為大書法家米芾的祖父)陣亡,在宋軍士氣沮喪,城中洶洶,老將皆有憂色時,劉法挺身而出,領兵猛攻西夏洪州(今陝西靖邊縣南),「斬擄五百餘、焚盪族帳萬二千、獲孳畜鎧仗萬三千」,一舉扭轉戰局,戰後劉法由鄜延路第三將副將勝任為第三將主將,軍階如京使。

長期征戰邊塞

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劉法與苗履統兵至大沙堆等處,破盪賊眾,斬首八百級,生擒帶牌偽天使一,大首領二,牛馬孳畜萬,宋軍追擊五十餘里,劉法再受通令嘉獎。當年九月,劉法出擊轉戰田家流等地先後斬首數千級,為正面戰場平夏城戰役取得決定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在田家流一戰中劉法身先士卒,身負重傷,升任客省使(大詔令集記載)。次年(公元1099年)已經成為鄜延路鈐轄官的劉法再次出塞,轉戰神雞流、烏延等地先後斬首四千餘級,威震陝西。

成名於宋夏戰爭

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劉法在會州(今甘肅會寧)爾提克泉迎戰西夏主力大軍,一戰破敵,將敵擊潰後,渡黃河縱橫荒漠追擊四百餘里,大掠喀羅川,斬俘西夏軍萬餘人(定功繼伐碑記載)。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劉法參與收復河湟地區之積石軍之戰,同年出任三衙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景定建康志記載)。

仕途起伏

宋徽宗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北宋這位書畫雙絕的亡國皇帝,在位26年共用了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6個年號),劉法因朝廷頒樂未親自出迎(作為當地主要軍政長官對上級不恭敬),被罷免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罷免三衙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宋會要輯稿記載),仕途受挫。不過因為戰事頻繁,缺少勇將,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劉法再次出任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當年又升任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景定建康志記載)。

危急解圍

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夏人屢犯邊境屠殺劫掠,宋夏全面戰爭暴發,宋軍由童貫率領,出兵20餘萬分三路攻夏,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二月,宋夏在河湟流域激戰,劉法率兵萬餘名攻占了西夏仁多泉城(今門源縣珠固鄉一帶),斬首數千級,並依山沿河修築震武城(即古骨龍城,今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克圖口村三角城),作為前進堡壘。但是,西夏王朝並不甘心,震武城就像打入西夏領土中西部的楔子,與陝北、隴右方向的宋軍形成對西夏的鉗形進攻態勢,嚴重威脅西夏的側翼安全,於是西夏多次集中重兵發動反擊,先是據守震武城的知軍李明戰敗被殺,接任的孟清也受重傷,危急之時,已任熙河經略使的劉法率兵及時趕到,夏兵被迫解圍而去。

被迫應戰而死

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童貫命熙河經略使劉法率兵攻擊西夏。劉法認為西夏軍隊雖經宋軍重創,但是元氣未傷,貿然出兵勝數不大,不願冒險進兵。童貫強迫道:「君在京師時,親受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你在京城時,親自領命,說一定能成功,現在認為難以成功,為什麼?)。

眼看一頂大大的「欺君」帽子將要扣在頭上,迫於權傾天下的太尉童貫威壓,劉法無奈之下只好率兵兩萬至統安城,結果和早有充分準備的西夏主將察哥(夏崇宗李乾順的弟弟)所帶領的敵軍重兵發生遭遇戰。察哥將他的軍隊列為三陣,以阻擋劉法的前軍,同時,另派一支精銳騎兵(鐵鷂子)登山繞到劉法軍後面進行夾擊。雙方激戰7小時,劉法前軍楊惟忠、後軍焦安節、左軍朱定國等皆戰敗,士兵饑寒交迫,戰馬多渴死,劉法仍組織中軍、右軍決死反擊,終因兵力懸殊遭到慘敗,無奈利用夜色帶兵突圍,大約走了70里,想通過珠固峽撤退時,被夏兵發現,將宋軍殘軍團團圍住,劉法在亂軍之中一不留神,連人帶馬掉下山崖,雙腿折斷。而此時仍在作戰的宋軍發現他們的主將不見了,熙河猛將翟進(後來與其兄翟興在中原一帶抗金剿匪時戰死)帶領部下數次衝進西夏軍陣,到處尋找劉法,但由於宋軍陷入混亂沒人知道劉法在那裡,只好悲痛的領兵突圍而去。此時正好有西夏的一個別瞻軍(負責後勤部隊)士兵通過山崖下,乘機將受傷的劉法殺死,曾經百戰百勝威震西陲的一代名將劉法最終血染河湟,捐軀沙場。

統安城一戰宋軍慘敗,而童貫卻隱瞞了這次戰敗的真相,居然向皇帝報捷,開啟宋朝隱敗不報的惡例。他求勝心切,逼迫劉法出兵造成敗局,統安之戰後又指責劉法違反其「節制」,讓劉法承擔了敗軍喪師之罪,成了中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的千古冤案。

人物影響

  • 劉法在當時的名聲大於後來聞名天下的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即水滸傳中所說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史冊中本應有更多記述,但他戰死8年後,中原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變,盛極一時的北宋王朝轉眼走向了滅亡。不幸的是劉法的兒子劉正彥,當時任護衛東宮太子的將領,卻於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夥同護衛皇帝趙構的將領苗傅發動了「苗劉兵變」(又稱明受之變),以清君側為名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並逼趙構將皇位禪讓給其子趙旉,後事敗被處以極刑。也因此,已經為國戰死的劉法也受到了影響,其戰功和事跡變得默默無聞,《宋史》中沒有他的傳記,以至於靠目前史料,只知其卒年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年、籍貫皆不詳。然而僅僅從今天殘存的資料里,我們也足以看到這位一代名將的風采和不朽戰功,在號稱北宋精銳的西軍諸多名將中絕對堪稱翹楚。既然牽扯到謀反,劉法雖死,也只能父代子受過,民國蔡東藩在《宋史演義》中對劉法極盡貶低污辱,說劉法是兵敗後向西夏軍前雜役索要食物時被殺,當時党項人與宋人在語言、發形、衣服形制等方面多有不同,作為長期在邊塞作戰的將領能不知道這些?這個演義橋段居然還被南懷瑾先生借用,在解讀《素書》「怒而無威者犯」時,拿演義中劉法索食被殺作為「內養不足,則怒而無威」的例子,想來着實不該。
  • 聽聞劉法戰死後,以抗金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李綱撰寫《吊國殤文》以祭奠:序言中寫「宣和元年春,用師西鄙,熙河帥劉法與其軍俱殲,用事者以違節置罪之,贈典不及,予竊哀焉,作斯文以吊之」,文中以「痛忠魂之誰訴兮,激壯士之憤氣,惟一勝而一負兮,乃兵家之常勢。奈何不得使吾君得聞兮,以邊事為戒。邈九重之高深兮,豈天下之耳目,皆可以欺蔽也」,對劉法壯烈戰死卻不得申其節,被童貫作替罪羊,令李綱深感悲憤。

參考史料

  • 《西夏書事》,清吳廣成編撰,綱目體西夏編年史,共四十二卷。
  • 《景定建康志》,南宋建康府知府馬光祖主修、幕賓周應合編纂。
  • 《陝西通志》,明嘉靖年間陝西巡撫趙廷瑞修,陝西三原籍著名學者馬理、高陵籍著名學者呂柟主持編纂,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完成。
  • 《宋會要輯稿》,清嘉慶年間由徐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宋代官修《會要》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