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墓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湘墓園 |
中文名稱;劉湘墓園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南浦西路 占地面積;86000 m² 竣工時間;1940年 |
劉湘墓園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5號,東與武侯祠相連。
墓園1938年動工,1940年竣工。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大門系石結構牌坊式建築,面闊18米,四柱三開間,通高10米,雕飾精美,雄偉壯觀。
殿內寬敞宏大,雄偉壯觀。殿前有小廣場,兩側有廂房。平台即劉湘墓在薦馨殿後,高1.5米,寬45米,深18米,正中有黃土一坯,台前立墓碑一通,高3米。平台前端東側有小門,由此進入墓道,通往墓室。[1]
交通信息
乘1、57、82、334、335路等公交車在武侯祠大街中站下車步行700米可達。
主要景點
劉湘墓建成於1940年,占地115畝。總工程師為時任南京工學院建築系主任的楊廷寶教授。墓園仿北京清陵建築風格,線條對稱。建築氣勢宏偉,布局結構嚴謹,在長達400餘米的中軸線上,有浮雕石碑式的大門、三洞門、四方亭、多角亭、薦馨堂等主體建築。當時以牌坊門為正門,門前為小橋流水。橋為石質,欄柱上雕有雲紋。橋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漢白玉石刻「劉故上將神道碑」。字為龔澤博書,碑文為楊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毀。牌坊門上刻「劉故上將墓園」,石質堅固,雄偉壯觀,現已不存。
從牌坊至闕坊(俗稱三洞)的大道兩側的柏樹,均為當時四川軍政界的風雲人物張群、張瀾等手植。
闕坊為牌樓式建築,紅牆綠瓦,正中懸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匾「永念忠勛」,背面正中懸有蔣介石題匾「英姿颯爽」,現已不存。
闕坊左右為兩座碑亭,一座為四方形,立余中英所書的《國葬令》碑;一座是多角形,立劉東父所書的《褒揚今》碑。兩亭均為木石結構,簡瓦脊爪,彩繪隸漆,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碑及多角形碑亭毀於「文革」中。
在闕坊與薦馨堂之間的平壩上,原有劉湘戎裝銅像立於高約二米的水泥座上,今則無存矣。
薦馨堂即享殿,為重檐歇山式的木結構建築,高大宏敞。原正中供奉劉湘身着上將禮服的巨幅彩色油畫像,藻井上繪有三個大型國民黨黨徽。東西配殿供劉氏列祖列宗牌位,周圍廣植玉蘭,現已不存。
薦馨堂後便是劉湘墓,下為須彌座,上即墳台,台四周為雕花欄壁,再上為墳墓封土。墓於1966年8月被毀。1985年復建。墓碑寫「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一級上將劉湘墓」 。
歷史沿革
1938年1月20日(民國27年),劉湘因病不治,在漢口萬國醫院去世,終年48歲。
1938年2月14日,國民政府明令國葬劉湘,由劉湘部下在成都武侯祠西側選定墓址。墓園山時任南京工學院教授的著名建築專家楊廷寶先生規劃設計,採取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進行建設,於1940年初建成。
1953年改建為公園,占地86000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72591平方米,水體面積1137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89%。
後記
1, 劉湘葬於劉備墓旁,是有認祖歸宗之願。
2, 劉湘率領三十萬川軍出川抗日,較之諸葛亮率蜀軍出岐山攻魏,其意義更勝一籌。劉湘靈柩被扶送回川,蜀民哭聲震天,爭相迎送。
3, 傳說中的「桃園三結義」,關張的衣冠冢都在相距「漢昭烈陵」甚遠的「衣冠廟」和「桓侯巷」。劉湘與年長5歲的潘文華上將為軍校同學,後成為終生好友和戰友。1938年1月,劉湘在武漢病逝,潘文華護送靈樞回成都,被任命為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成為劉湘舊部中舉足輕重的鐵腕人物。1949年4月,被任命為西南軍政長官署副長官。12月9日,他與劉文輝、鄧錫候在彭縣通電起義,1950年10月,潘文華病逝於成都,遺言葬於劉湘墓旁。潘墓距劉墓直線距離僅300米左右,相互之間清晰可見。
4, 現大部分建築均為重建,樹木為移栽,只有墓前的幾棵大樹似乎還是原栽,再就是嵌在圍牆中的「工程責任人公示牌」。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四川王」劉湘墓地:與武侯祠相連,仿清陵建築!,搜狐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