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焯(544年 - 608年)[1],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州市冀縣一帶)人,隋朝天文學家。

曾任太學博士等職,精於曆法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編成《皇極曆》,在於歲差部分有極大改進,比過去的曆法準確,惜未被採用。[2]

生平

信都昌亭(今冀州市)人,生於公元544年。自幼聰敏好學。少年時代曾與河間景城(今獻縣東北)人劉炫為友,兩人一同尋師求學。後師從武強交津橋藏經大儒劉智海門下,寒窗十載,苦讀不輟,終於學有所成,以儒學知名受聘為州博士,與劉炫當時並稱「二劉」。

隋文帝開皇初年,州剌史趙炬,拜劉焯為員外將軍。進京(今之西安市)後,參修國史及天文律歷。開皇六年(586年),洛陽石經運至京師,因文字多有磨損,難以辯認,朝廷召群儒考證。論證期間,劉焯以自己的真知灼見,力挫諸儒,誰知由此而遭忌恨、誹謗、竟被免職回家。

劉焯回到家鄉後,曾再被召用,又再被罷黜,兩次挫折之後,遂使他專心著述,不問政事。先後寫出《曆書》、《五經述義》等若干卷,傳播開業,名聲大振。據史書載:「名儒後進,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他的門生弟子很多,成名的也不少,其中衡水縣的孔穎達和蓋文達,就是他的得意門生,孔蓋後來成為唐初的經學大師。

隋煬帝即位,劉焯被重新啟用,任太學博士。當時,曆法多存謬誤,劉焯多次建議修改。公元600年,他嘔心瀝血,造出了《皇極曆》,很可惜未被採用。但他對天文學的研究,達到很高水平。唐初李淳風,依據《皇極曆》造出《麟德歷》被推為古代名歷之一。

科學上主要的貢獻

一、在《皇極曆》中,他首次考慮視運動的不均勻性,並主張改革推算二十四節氣的方法,廢除傳統的平氣,使用他創立的定氣法。這些主張,直到1645年才被清朝頒行的《時憲歷》採用,從而完成了我國曆法上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改革。

二、劉焯力主實測地球子午線。源起是我國史書記載說,南北相距1千里的兩個點,在夏至的正午分別立一八尺長的測杆,它的影子相差一寸,即「千里影差一寸」說。劉焯第一個對此謬論提出異議。後於724年,唐張遂等才實現了劉焯的遺願,並證實了劉焯立論的正確性。

三、他較為精確地計算出歲差(假定太陽視運動的出發點是春分點,一年後太陽並不能回到原來的春分點,而是差一小段距離,春分點遂漸西移的現象叫歲差),定出了春分點每75年在黃道上西移1度。而此前晉代天文學虞喜算出的是50年差1度,與實際的71年又8個月差1度相比,劉焯的計算要精確的多。唐、宋時期,大都沿用劉焯的數值。

史籍翻譯編輯

後來趁園子學祭奠先聖先師,劉焯同劉炫兩人論說義理,重重挫敗眾儒士,聚儒士都暗藏嫉妒怨恨,劉焯於是被緊急奏章所誹謗,削除名籍做百姓。因此悠閒地生活在家鄉,專門把教學寫作當成本職,孜孜不倦。 賈逵、馬融、王逸、鄭玄傳授的書籍注釋,劉焯多有褒貶。《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十多部書,推算天象曆法的準則,計量山嶽海洋的方法,劉焯無不核查它的根據,窮盡它的奧秘。 撰作了十卷《稽極》,十卷《曆書》,《五經述議》,都流行於世。

劉炫聰明博學,名氣次於劉焯,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稱作「二劉」。全國著名儒生後輩學者,希望能師從答疑受業,不遠千里趕來的,不計其數。評論者認為幾百年以來,學問淵博精深的儒士,沒有能在他之上的人。 隋煬帝就位,改任太學博士,不久因病離職。過了幾年,又被徵召以待諮詢,於是進獻所作的《曆書》,但同太史令張冑玄多有不同,遭駁斥不被採用。

卒於隋煬帝大業四年。時年六十七歲。劉炫為他請諡,朝廷不充許。

參考資料

  1. 王興文《隋書·劉焯傳》劉焯卒年記載有誤: 東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生;隋大業四年卒[來源請求]
  2. s:隋書/卷18 四年,駕幸汾陽宮,太史奏曰:「日食無效。」帝召焯,欲行其曆。袁充方幸於帝,左右冑玄,共排焯曆,又會焯死,曆竟不行。術士咸稱其妙,故錄其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