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鴻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鴻雁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出生 1968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於 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知名作品 <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德國洪堡學者> <第五屆第四紀青年科學家獎> 。

劉鴻雁(liuhongyan) 教授

劉鴻雁 男,漢族,1968年出生於湖南省茶陵縣,2007年開始擔任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植被生態學與生態遙感,第四紀生態學與全球變化;所屬系別:生態學系。

個人簡介

劉鴻雁,男,漢族,1968年出生於湖南省茶陵縣,198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1989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獲北京大學環境地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開始攻讀在職博士,1995年在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學習德語,1997年受原國家教委公派赴聯邦德國漢諾威大學生物系學習,1998/1999年獲漢諾威大學植物學專業和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10月至2001年3月獲中加學術交流計劃支持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訪問。2005年10月-2008年2月為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洪堡學者(其間中斷回國)。

1992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環境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2004年晉升為教授。2007年開始擔任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擔任職務

國際植被科學學會Ecoinformatics工作組成員(2015-)

亞洲樹輪學會理事(2015-)

中國生態學會理事(2013-)

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2016-)

中國古生物學會孢粉分會理事(2005-)

中國生物地理研究會理事(2000-)

國際景觀生態學協會中國分會理事(1996-)[2]

研究成果

已主持和參與完成科研課題共22項,共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SCI論文35篇。SCI論文他引近200次。近年來獲得的獎勵包括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0)、第七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2003)、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第五屆第四紀青年科學家獎(2005)。

榮譽與獎勵

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2013)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0)

德國洪堡學者(2005-2008)

第五屆第四紀青年科學家獎(2005)

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

第七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2003)[4]

課程教學

當前主講:

1)本科生專業基礎課"植物學(下)(植物分類與植物地理)"

2)本科生專業必修課"野外生態學"(地理專業"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實習")

3)本科生拔尖人才課程"生態學與地理學前沿"

4)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生態學研究進展"(2015-)[5]

參與講授

本科生專業基礎課"生態學基礎與應用"[6]

曾經講授

本科生專業基礎課"植物地理學"(1992-2004)

本科生專業課"應用生態學"(合作講授,1992-2004)

研究生專業課"陸地自然生態系統學"(1992-2014)

研究生專業課"植被生態學"(1996)[2]

科學研究

研究目標

以亞洲內陸旱區植被為研究對象,探討溫帶森林、草原、荒漠和濕地等生態系統如何響應氣候變化,它們的生態系統服務(如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在氣候變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服務改善之間的關係。近期側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季風氣候邊緣區過去氣候變化與植被的敏感性分析

2)溫帶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生產力動態的驅動因子分析

3)水分和土壤營養對草原帶天然和人工林生長的限制

4)森林、灌叢和草原植被對氣候乾旱化的生態適應性機理

5)乾旱、半乾旱區植被退化和植被恢復對其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7]

在研項目

1)植物地理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014-2017,負責人)

2)中國半乾旱區東段動態森林動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6-2020,負責人)

3)華北地區自然植物群落資源綜合考察(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2011-2016,總負責人)

4)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地退化過程與趨勢分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16-2020,負責人)

5)喀斯特關鍵帶生態系統服務形成機理與土地利用優化(中英合作地球關鍵帶計劃課題,2016-2019,負責人)

6)中國陸地植被的時空格局與生態功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項目,2011-2016,項目成員)

著作

1. 劉鴻雁,2002,《第四紀生態學與全球變化》,科學出版社

2. 崔海亭、劉鴻雁、戴君虎,2005,《山地生態學與高山林線研究》,科學出版社[8]

參考資料

  1.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代表團訪問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5-04-02
  2.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
  3. 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數據平台建設總結髮布會舉行,新浪新聞,2018年03月28日
  4.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
  5.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
  6.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
  7.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
  8. 劉鴻雁資料,北京大學,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