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剛架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剛架橋

剛架橋是一種介於梁與拱之間的一種結構體系,它是由受彎的上部梁(或板)結構與承壓的下部柱(或墩)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結構。由於梁和柱的剛性連接,梁因柱的抗彎剛度而得到卸荷作用,整個體系是壓彎結構,也是有推力的結構。是一種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為剛架的橋樑。能增加橋下淨空高度,常用作跨線橋。

簡介

又稱剛構橋。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固接成整體, 狀如框架的橋樑。由橋面系、楣梁與立柱構成。橋面系直接承受荷載,並將荷載傳至楣樑上。楣梁與立柱剛性連接,後者代替了橋墩(台)將荷載傳遞到地基上。橋面系承受彎矩與剪力,而楣梁與立柱除承受彎矩、剪力外,還要承受軸向力,多用鋼筋混凝土或預 應力混凝土建造。按受力圖式可分固端剛架橋、雙鉸 剛架橋和三鉸剛架橋等;按立面型式可分門式剛架 橋、直腿剛架橋、斜腿剛架橋、V形墩剛架橋和T形 剛構橋等;按橋孔數目可分單跨剛架橋、多跨剛架橋 等;按支承有無水平推力可分推力式剛架橋、無推力剛架橋等。這種橋具有節點負彎矩,可減小楣梁的跨 中正彎矩,建築高度很小,很適用於立交橋和高架線路橋等,並且用料節省。鋼筋混凝土剛架橋的楣梁與 立柱一般要求就地澆築成整體,裝配化程度不高;這 種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在柱腳處要產生水平推力, 對地基要求高。

評價

簡稱門架橋,其腿和梁垂直相交呈門架形。腿所受的彎矩將隨腿和梁的剛度比率的提高而增大。用鋼或鋼筋混凝土製造的門架橋,多用於跨線橋。至於T形剛構橋(特點是在跨中有鉸),及將腿做成V形兩撐杆與梁剛性相連的連續梁橋,其外形均與多跨的門架橋相近,但內力分布規律則不同(見預應力混凝土橋)。剛架腿是斜置的,兩腿和梁中部的軸線大致呈拱形,這樣,腿和梁所受的彎矩比同跨度的門式剛架顯著減小,而軸向壓力有所增加。同上承式拱橋相比,這種橋不需要拱上結構,構件數目較少;當橋面較窄(如單線鐵路橋)而跨度較大時,可將其斜腿在橋的橫向放坡,以保證橋的橫向穩定。著名的預應力混凝土斜腿剛架橋有:聯邦德國霍雷姆鐵路橋(1953年,腿鉸跨度85.5米),中國邯(鄲)長(治)鐵路濁漳河橋(1981年,腳鉸跨度82.0米),法國聖米歇爾公路橋(1957年,按墩的中心距計的分跨為1×60+5×65.2米)等。著名的鋼斜腿剛架橋有:盧森堡阿爾澤特公路橋(1965年,腳鉸跨度234.1米),南斯拉夫內雷特瓦鐵路橋(1966年,100米),法國馬蒂格公路橋(1972年,210米),意大利斯法拉沙(Sfalasha)公路橋(1972年,376米),及中國安康漢江鐵路橋(1982年,176米,見彩圖)等。[1]

參考文獻

  1. 剛架橋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