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川市毛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川市毛壩鎮,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是名冠全球的「壩漆之鄉」,「湖北省十大茶葉名鄉名鎮」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生態鄉鎮。地處利川市東南隅,北靠利川市元堡鄉,西鄰利川市沙溪鄉,南與咸豐縣接壤,東與恩施市為鄰。地勢北高南低,山壑南北縱列分布。[1]

鎮域地處武陵山脈余支,境內毛壩河是阿蓬江的源流,由大小23條溝溪匯集而成,毛壩鎮境內最高點星斗山主峰,海拔1751.1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小區氣候,給生態環境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毛壩鎮種茶歷史悠久,清朝末年時就已經聞名遐邇,改革開放以後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茶葉產業發展,被譽為「湖北紅茶第一鎮」。

中文名:毛壩鎮

外文名:Maoba Town

別 名:壩漆之鄉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利川市

地理位置:109°E,30°N(鎮政府所在地)

面 積:325.42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沙壩村、五一村、五二村、夾壁村等

政府駐地:毛壩

電話區號:0718

郵政區碼:445422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22901人(2017年)

著名景點:大茅坡 夾壁 星斗山

機 場:東恩施市有徐家坪機場

火車站:所屬利川市有火車站

車牌代碼:鄂Q

地 形:山地地形;喀斯特地貌顯著

歷史沿革

土司時期

先秦時,地屬巴國。唐宋時為施州南寨蠻地。

元代、明代及清初,屬湖廣施州衛施南土司轄地。位於農科村四組的覃向氏之墓碑刻:「夾壁、三尖、毛壩,系施南司地方。原配施南司忠軍官覃寅 字宗夏。」 可以佐證這段歷史。

明代洪武年間,施南土司先後設治於夾壁村、田壩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宣撫使覃大勝在田壩村龍孔壩結寨反明,被涼國公藍玉平定,至永樂二年(1404)復設施南土司,治所在今宣恩縣城,但仍在龍孔壩設置土千總,雍正九年(1731)覃禹鼎發給夷宗土千總印劄。

圖1為《康熙皇輿全覽圖》局部,可見當時毛壩屬施南土司的一塊飛地,其北為忠孝土司,其南為金峒土司,其西為沙溪土司。

清代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土歸流,毛壩入新設施南府利川縣,為中汛講讓里南六、七、八保,乾隆元年(1736)在茅壩設場,後習稱「毛壩」。

民國

1925年利川縣劃為18區,毛壩為第四區。1932年,全縣改為9區,毛壩屬二區團堡。1937年,全縣劃為4區,毛壩屬第二區署團堡。1941年,全縣劃為16鄉,其中毛壩鄉轄15個保。

現代

新中國成立後,利川分「區「治理,1950年屬第七區(含毛壩鄉、黃瑞鄉);1953年改為第十一區;1956年改為毛壩區,1958年改為毛壩人民公社;1961年復區分社,仍為毛壩區,將下轄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劃出紅椿公社,以其他10個小公社為毛壩人民公社。

出產

森林資源

全鎮退耕還林工程進展良好,加之近年茶園取代水稻田、旱地,森林覆蓋率超過70%,森林資源豐富,實乃」鄂西林海「之冠。其中,楠竹資源豐富,楠竹採伐和加工成為全鎮一大產業。

茶葉

毛壩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清光緒《利川縣誌》卷之七「物產」載:「茶,東南毛壩者良產」。

茶葉是全鄉的優勢主導產業,是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恩施州第一大茶葉主產區。全鄉現有茶葉加工營銷企業80餘家。茶產品銷售網絡遍及全國各地及俄羅斯、蒙古、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毛壩茶葉以適度擴大規模,重點品種改良,每年以新發展5000畝,改造老茶園3000畝,建優質茶葉示範園500畝,建茶園雙萬元(每畝產值過萬元,人平收入過萬元)示範點,建優質茶苗圃100畝,建一個標準化的茶葉加工廠,實現茶葉雙億元目標。

2018年4月28日,中印首腦武漢非正式會晤東湖茶敘時,「利川紅」茶為世人矚目。「利川紅」茶出自鄂西林海深處的涼城利川,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視頻

最美家鄉,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我愛我家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