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率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利率底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利率底(interest rate floors)是指貸款利率的下限,當收益率低於該底部時,銀行不願意放款,因為它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或回報。利率底本身也可能受到市場利率、宏觀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會隨着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如果貸款利率下降至下限(floor rate),利率底合約的提供者將向合約持有人補償實際利率與利率下限的差額,從而保證合約持有人實際支付的淨利率不會超過合約規定的下限。

利率

利率也稱利息率。指在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我國的利率分三種:第一,央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即基準利率,又稱法定利率;第二,商業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存貸款利率,稱為商業銀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場的利率,稱為市場利率。其中,基準利率是核心,它在整個金融市場和利率體系中處於關鍵地位,起決定作用,其變化決定其他各種利率的變化。

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關係中債務人使用資金的代價,也是債權人出讓資金使用權的報酬。從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動反映出市場資金供求的變動狀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市場利率有不同的表現。在經濟持續繁榮增長時期,資金供不應求,利率上升;當經濟蕭條、市場疲軟時,利率會隨着資金需求的減少而下降。除了與整體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之外,利率影響着人們的儲蓄、投資和消費行為,利率結構也影響着居民金融資產的選擇,影響着證券的持有結構。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加強,利率,特別是基準利率已經成為中央銀行一項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