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別辛漸(王昌齡組詩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別辛漸(王昌齡組詩作品)

王昌齡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芙蓉樓送別辛漸》,作者王昌齡,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淒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芙蓉樓送別辛漸》 王昌齡 別館蕭條風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識關西道,卻望春江雲尚淺。

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 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 (727)登進士第,任 秘書省 校書郎。曾與 孟浩然交遊,"二人數年 同筆硯"(孟浩然 《送王昌齡之嶺南》)。 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 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 湖南嶽陽,他有送李白詩 《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並於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 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 濠州刺史閭 丘曉所殺。

注釋編輯

① 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 鎮江市的西北角。辛漸: 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去洛陽時所作。 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說:昨夜下了一場秋雨,水漲江滿;天亮時送你回洛陽,遠望你將行經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獨。寒雨:秋雨。連江: 滿江。夜入吳:夜晚秋雨入鎮江。鎮江屬吳地,故說「夜入吳」。平明:天剛亮。客:指辛漸。楚山:指辛漸將行經的楚地。 ③「洛陽」二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洛陽的親友向你問起我的情況,你就告訴他們:我的心就象盛在 玉壺的冰那樣潔白透明。

譯詩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 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淒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