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把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刷把草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934931&sid=10282337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刷把草 漢語拼音:Shuā Bǎ Cǎo |
刷把草,中藥名。為柳葉菜科植物滇藏柳葉菜EpilobiumwallichianumHausskn.的全草。具有疏風清熱,利濕止瀉,活血接骨之功效。用於風熱頭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腹瀉,閉經,瘡癰腫毒,跌打骨折。[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刷把草
拼音名:Shuā Bǎ Cǎo
別名: 懷胎草、山柳葉菜、無風自動草
英文名: Herb of Himalayan Willow we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lobium himalayense Hausskn.[E.himalayense Hausskn.]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滇藏柳葉菜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300-4000m的林緣、坡地向陽處或半陰處。
原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60cm。主根粗短,鬚根細。莖圓柱形,中空,常呈紫紅色,稜線不明顯,周圍被曲柔毛及腺毛;有分枝。無基生葉,莖生葉對生,上部的互生,綠以,花期常變紅色;無柄或近於無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6cm,寬0.5-1.5cm,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齒,基部漸狹,兩面光滑,僅脈上及邊緣被曲柔毛。花兩性,單生於葉腋,具長梗;花萼深4裂,裂征披針形;花瓣4,淡紫色或紫紅色,倒卵形,先端凹;雄蕊8,不等長,花絲短,花葯藏於花冠內;子房下位,4室,柱頭4裂。蒴果細長,長可達6cm,寬約1.5mm;種子多數,小型;先端具1束白色絲狀毛。花期7-8月。
性狀
性狀鑑別
根10數條,叢生,稍肉質。莖有分枝,圓柱狀,基部葉對生,上部漸互生,葉片狹卵形,長2-6cm,寬0.5-1.5cm,先端尖,邊緣具細齒,近無柄。花單生於上部葉腋內,紅色,萼4,管細長,具長柄。蒴果細長,種子多數,頂端具1束白色絲狀毛。
歸經
歸肺;肝經
性味
味辛;淡;性平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利濕止瀉;活血接骨。主風熱頭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腹瀉;閉經;瘡癰腫毒;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四川中藥志》:治喉頭腫痛,咳嗽聲嘶,風熱頭昏。[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配伍
- 1、治喉頭炎:懷胎草12g,虎掌草6g,生薑6g。水煎服,並用懷胎草根研細,口含。
- 2、治刀傷化膿及爛頭瘡:懷胎草適量,研細粉,外撒;或用鮮懷胎草搗爛外包。
- 3、治筋傷骨折:懷胎草、刺五加、刺腦苞、小被單草、苧麻根、糯米草各適量。搗爛,兌白酒外包,7天換1次藥。
- 4、治刀傷:懷胎草適量,搗爛,兌紅糖外包。(1-4方出自《曲靖專區中草藥》)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4000m的林緣、坡地向陽處及半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