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尾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尾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刺尾魚科(學名:Acanthuridae)是鱸形目所屬一科魚類總稱,其科名由來,是該科魚類尾柄上具有一個或數個硬棘,其鋒利如外科手術刀,不小心碰到時皮膚很容易被劃破流血,故稱「刺尾魚」,在國外也稱它為「外科醫生魚」。體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細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密生的門齒狀之齒或細長的刷毛狀齒。體被小櫛鱗,有些固生於皮膚,使表皮粗糙如砂紙,故中文俗稱之「粗皮鯛」; 全世界計分為2亞科,刺尾魚亞科(Acanthurinae)及鼻魚亞科(Nasoninae),共6屬82種(Nelson,2006年數據)。中國產於南海,計6屬約28種。

簡介

鱗細小,背鰭一個,尾柄基部兩側各具一個或多個銳刺,能刺傷人。刺或為固定或後部有一鉸合關節,可以向外張開,並指向前方。刺尾魚多以藻類為食。發育過程有透明幼體(acronurus)階段,隨著生長,體形或體色變化極大。最大長度一般不超過50公分(20吋)。黃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flavescens)為印度洋、太平洋種,約長20公分(8吋),體色鮮黃或深褐色。藍刺尾魚(Acanthurus coeruleus)產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幼體黃色,成體則多少呈藍色。

評價

鱸形目刺尾魚科的通稱。約8屬81種。 中國產於南海,有8屬約28種。體卵圓或長圓形,側扁,一般體長150毫米左右。皮膚頗堅韌,被以細小粗糙鱗片,與鯊魚皮相似;各鰭大都無鱗。尾柄兩側各有一個或多個尖棘或帶有銳嵴的骨板或瘤突。口小,前位,不能或稍能向前突出。齒多少側扁,且常有鋸齒或波狀緣,兩頜各有一行,犁骨與齶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無鋸齒。鰓蓋膜與鰓峽相連。後顳骨固連於顱骨。腹鰭I-3~5,腋部無長形尖腋鱗。分布於各熱帶海區。長象可愛,刺尾魚為暖水性魚類,一般喜棲於水質清晰的珊瑚礁或岩石海域。[1]

參考文獻

  1. 刺尾魚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