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黃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刺黃連 |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刺黃連 漢語拼音:Cì Huánɡ Lián |
刺黃連,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黃葉十大功勞Mahonia flavida Schneid、鄂西十大功勞Mahonia decipiens Schneid和蒙自十大功勞Mahonia hancuckiana Takeda的根和莖。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嘔喉腫痛,腸炎,痢疾、黃疸,高血壓,癆嗽咯血,跌打損傷,牙痛。[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刺黃連
拼音名:Cì Huánɡ Lián
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honia flavida Schneid.2.Mahonia decipiens Schneid.3.Mahonia hancockiana Takeda.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黃葉十大功勞、鄂西十大功勞和蒙自十大功勞的根和莖。
採收和儲藏
四季均采,根:除去鬚根,洗淨泥土,曬乾莖:除去殘葉、雜質,曬乾。
原形態
- 1.黃葉十大功勞 常綠灌木,高2m。根木質,灰白色,斷面黃色。莖直立,樹皮粗糙,灰白色。葉互生;羽狀複葉,具柄;小葉通常5-9,革質,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3-5個針狀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面淡綠色。總狀約序頂生,數個總狀花序排成圓錐狀,由芽鱗腋內抽出;萼片9,排成3輪;花瓣6,黃色。小漿果球形,熟時藍紫色。花期4-5月。
- 2.鄂西十大功勞 常綠灌木,高1-2m。直徑立,樹皮黃色。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3-7;頂生小葉柄長2.5-4cm,側生小葉無柄;葉革質,小葉卵形,長4-8cm,寬3-405cm,頂生小葉較大,長8-9cm,寬5-6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稍心形。邊緣有4-6個刺狀鋸齒,兩面暗綠色,具凸起而開放的葉脈。總狀花序2-3個簇生,花序長5-6cm,小花梗長4-6cm;萼片9,3輪,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花黃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基對密腺;雄蕊6;子房內含2個胚珠,有短花柱。花期8-9月。
- 3.蒙自十大功勞 常綠灌木,高2-3m,莖直立,不分枝。羽狀複葉,葉革質,有小葉9-13;頂生小葉柄長1.5-2.5cm,較大卵形至長卵形,側生小葉柄,較小,斜卵形,長4-8cm,寬2-4cm,先端尖,具刺,基部寬楔形或渾圓,邊緣略反卷,具刺狀疏齒。總狀花序婁和枝叢於莖頂;花為3基數,黃色;子房具少數胚珠。漿果深藍色,外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生于山坡、路邊旁或樹林中。
- 2、生於海拔850-1500m的山灌叢中。
- 3.生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
- 1.分布於雲南。
- 2.特產於湖北西部。
- 3.分布於雲南。
性味
苦;寒
歸經
肝;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黃疸;高血壓;癆喇咯血;跌打損傷;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