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後北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後北岸南邊通向延陵西路(原東大街)。解放前,後河由此穿城出東門入運河。此處位於後河北岸,舊稱北岸街。解放後後河填沒,仍沿稱舊名。後北岸東邊通向縣學街,因位於前北岸之後而得名。舊時此間處於白雲溪沿岸,風景佳麗,明清兩代文人學士居此者甚多。現為"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局部已經整修,古街呈現出新貌。前後北岸堪稱常州的一處繁華勝景,曾經碧波環抱、煙橋畫柳,曾經龍舟競渡、百舸爭流。這裡原是三面環水的半島,古稱白雲尖。明清以來,名士雲集、燦若群星,是常州的文脈所系。

歷史由來

據《武進掌故》記載,前後北岸明末清初時稱為顧塘尖。其南面臨顧塘河,顧塘河又稱市河,也叫後河。其北面臨白雲溪河,其西呈尖端狀,是顧塘河與白雲溪的連接處,其東與縣學街接壤,形成三面環水,一面着陸,呈半島狀的尖。尖的西南端有一頂石橋叫顧塘橋,斜跨在顧塘河上,當年除了東面的縣學街外,這頂橋是人們出入半島的主要通道。道光《武陽合志·坊廂》僅記載"北岸"名稱,不分前後。清光緒後才稱前、後北岸。

因當時居住在這個尖上的人家,大多是名人府第和世代簪纓的仕宦之家,其宅門大都是南向朝着顧塘河的,後門通到白雲溪河邊,故前後門沿河均築有駁岸,前門所在地稱"前駁岸",後門所在地稱"後駁岸"。

太平天國洪楊之亂以後,逃亡在外的人紛紛返里。居民把兵火後的斷垣殘壁、碎瓦磚礫,垃圾廢物紛紛倒入河中,白雲溪南坡終於填高成陸,附近的平民百姓便在此搭蓋浮房成家定居,遂形成街路。

前前後北岸已被列為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修復工程正在全面啟動。僅在明末到清朝前期,前後北岸就出了楊廷鑒、呂宮、趙熊詔、莊培因4位狀元和7位公卿(其中有呂宮劉於義二位大學士),這裡出的進士難以計數,清代全國詩壇聞名的"毗陵七子"中,有5位出自這裡,他們是:洪亮吉黃仲則趙懷玉呂星垣徐書受,大畫家惲南田也曾賃居於此。這裡東鄰縣學大成殿、西有蘇軾"藤花舊館",常州的名人學士多選擇居住這裡,為的是能與孔子和蘇東坡為鄰。這裡有建於明朝的蘇東坡終老地楠木廳,這裡有清代大學士呂宮狀元府,這裡有以木化石陰沉木為柱礎的清代漕運總督管幹貞府第的楠木廳"錫福堂",這裡有清代"江右三大家"、歷史學家趙翼的"湛貽堂"和迷宮般的趙家園,這裡有優秀古建築"道台府"四合院和將軍樓,這裡有狀元趙熊詔讀書樓"魁星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從這裡傳出,"廿二史札記"在這裡寫成。知曉前後北岸更多文字詳介,實時掌握前後北岸最新資訊,到到網必將是您踏上前後北岸前最佳的備旅之地。

大屠殺慘案

據史料記載,1937年11月29日,常州淪陷,日軍逞凶肆虐,殺人如麻,死得最慘的要數家住前北岸的錢叔陵家25口同時遇難之事。錢叔陵,又名錚,原系晚清庠生,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秘書、科長、稅務署視察等職。"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決定西遷,錢被解職回鄉,住前北岸3號、5號。日軍占領常州後,由於錢氏是大家庭,老弱婦幼一大群,避難外地困難很多,故遲遲未決。鄰居看到有影響的錢家沒什麼動靜,也就跟風未動。當常州人紛紛出城外逃時,錢才僱船逃難,但為時已晚,日軍已進城了。當時錢家年輕人多,日軍搜城時,他們有的還在院子裡玩球,看到日軍便往室內跑。日軍破門追入,時錢叔陵正襟危坐,將少婦、老嫗盡藏後屋。日軍搜捕幾年輕婦女後,頓生惡念,先將一少婦按倒在地,欲行獸慾,錢奮力保護,日軍未能得逞。日軍惱羞成怒,當即將錢家上下人等悉數押至縣文廟前(今文化宮)。同時被抓的還有周圍居民十來人,一併押往西門外盛家灣的冰廠附近,當晚用機槍掃射,百餘名無辜百姓一齊殞命。錢氏26口,上到69歲老人,下到哺乳孩提,全部遇難。只有男傭袁森大一人腿部中彈,昏倒於屍體堆里,直到半夜痛醒,爬行廿多里,才保住了一條命。歷史上稱為前北岸大屠殺慘案。

景點介紹

蘇東坡終老地--藤花舊館

前北岸61-70號,是藤花舊館,此處原為"孫氏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東坡從海南島貶所來常,借居於此。是年七月廿八病歿,享年66歲。

東坡仙逝後,孫氏館屢易其主。後人因東坡曾在此手植紫藤,題名"藤花舊館"。清時,紫藤猶盛,趙甌北(趙翼)、洪稚存(洪亮吉)均作詩記其事。原建築毀於火,除一般木結構房屋外,尚留有楠木廳三間,保存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今已修復一新。

湯潤之故居

前北岸76號,是湯潤之故居。

湯世澍(1831-1902年),字潤之,號春雨樓主人,晚號修叟,國子監生。清乾隆七年探花湯大紳的後裔,清代詩人、畫家湯貽汾的曾孫。家學淵源,工花卉,賦色鮮艷雅秀,為近代江南賦色名家。書工米芾,題識精美,當時稱為"三絕"。

趙翼故居--意園

前北岸11號湛貽堂是清乾隆年間三大詩人之一趙翼故居(另兩人為袁枚、蔣士銓)。趙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雲崧,號甌北,清代著名史學家、詩人。乾隆十九年(1754)以舉人中明通榜,用為內閣中書,入直軍機處。乾隆二十六年,殿試擬定為一甲第一名,乾隆帝以陝西未有中狀元者,將他與一甲第三名、陝西人王傑對調,而以探花授予編修銜。

趙翼有經世之才,著作10年,深探史海,考據精賅,對史學作出重大貢獻。馳騁詩壇70年,與洪亮吉唱和,自比"酒龍與詩虎"。他力主推陳出新,反對摹擬,博採眾長,獨創一格。其《論詩·二》:"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即為代表作之一。

管幹貞故居

前北岸27-28號,東鄰趙翼故居,西臨呂宮相府,是管幹貞故居。

管幹貞(1734-1798),原名翰,字陽復,號松崖。乾隆三十一年(1789)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貴州道御史、內閣學士、工部侍郎,乾隆五十四年(1789)起任漕運總督(從一品官),居官清廉。嘉慶元年(1796),"戶部議江浙白糧全運京倉,以羨米為耗,浙江運丁如議交運"。他認為江南余米較少,力排眾議,執意不從,被革職。兩年後在京去世。他是常州畫派的著名畫家,喜工詩文,擅畫花鳥,尤精於着色牡丹。於經學、小學、史學著作頗多,著有《五經一隅》《明史志》《松崖詩鈔》等10餘種文集。

故居為抬梁式建築,樑柱粗大,柱下加陰沉木柱礎,為常州罕見。內懸鑲金"福"字大匾(現藏市博物館),此乃管氏慶五世同堂時乾隆帝特書賜"福"字以示榮寵,故稱"賜福堂"。

惲冰、惲珠故居

後北岸73-1號,背倚蘇東坡終老地遺址藤花舊館,是武進馬杭上店壽山村人惲冰的故居。惲冰(生卒年月不詳)字浩如,一字清於,號蘭陵女史,亦署南蘭陵女子;惲南田族玄孫女(一說族曾孫女);善花卉寫生,芊綿蘊藉,深得沒骨畫法祖傳;存世作品有《東籬佳色圖》《國香春霽圖》等等。

惲珠(1771-1833),惲毓秀之女,字星聯,號珍浦,晚號蓉湖散人,自稱毗陵女史,師從姑母惲冰習畫,得其法。因其能詩、工繡、善畫,閨中有"三絕"之名;著有《紅香館詩章》,《清史稿》有傳。

呂宮府

前北岸64號,是清順治官至一品的呂宮故居。

呂宮(1603-1664),字長音,號金門,常州人。明末中舉,清順治四年(1647)殿試獲一甲一名。中狀元後,官授秘書院修撰。順治十年,授秘書省學士,閏六月,又擢升吏部侍郎,十二月,又升為弘文院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官居一品)。因升遷太快,遭人嫉妒,呂宮深知官場險惡,決意激流勇退。回常後,故意不住祖宅,而是在前北岸購下普通民房,且閉門不出。地方官或友人求見,概託病辭謝,以至呂宮閒居家鄉十年,"里人不知有相國"。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去世,呂宮赴京奔喪,但喪事一完,又以病請假回鄉。康熙三年(1664),呂宮在家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