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紅嬰戲圖長方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剔紅嬰戲圖長方盒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剔紅嬰戲圖長方盒
年份:明
類型:漆器
規格:高8.2厘米,長14.4厘米,寬11.4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剔紅嬰戲圖長方盒,明中期,高8.2厘米,長14.4厘米,寬11.4厘米。 盒通體髹紅漆,蓋面描繪三個小童在曲欄庭園中玩耍,蓋壁及盒身雕纏枝花卉紋,皆以龜背錦紋為地。盒內附一屜。外底和盒內髹黑漆。無款。此盒的雕法圓熟,但花葉的翻折處理同永樂剔紅相比則不可同日而語;龜背錦紋似乎也比永樂朝放大許多。據此二點分析,我們認為這件長方盒的年代應屬明中葉。 以嬰戲為題材的繪畫大約在唐代已經趨於成熟。明以後此類繪畫皇室尤其愛賞。清代的朱彝尊提到前朝瓷器時說,「百子圖者、龍紋五彩者,皆昔日皇居帝室之所尚也」。此外,嬰戲圖也還有祈福求子的意義。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
- ↑ 「神道設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5-6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論禮器的文化意義與哲學意義,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