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紅花卉紋圓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剔紅花卉紋圓盒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剔紅花卉紋圓盒
年份:明
類型:漆器
規格:高4.5厘米,口徑33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剔紅花卉紋圓盒,明永樂,高4.5厘米,口徑33厘米。 盒為「蔗段式」,蓋面和立牆在黃漆素地上雕紅漆花紋。蓋面飾十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經盛開,五朵含苞待放。橢圓形葉穿插其間,前後掩映,布局飽滿,生意盎然。立牆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菊花、薔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兩兩成組,俯仰相間。盒內髹褐漆。外底黑漆似為後代重髹,左側有「大明永樂年制」楷書針劃款。 永樂雕漆因用漆精良,雕刻圓熟勁健,磨工精細光潔,到明代晚期已經受到文人雅士的一致推崇,名聲大噪。例如《長物志》說:「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蓋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儼若圖畫,為佳絕耳。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廠(即永樂宣德時期宮廷製作漆器的御用作坊)所制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春明夢余錄》說:「宮闕之制,前朝後市……每月逢四則開市,聽商賈易,謂之內市……每月逢三則土地廟市,謂之外市。然外市是士夫、庶民之所用。若奇珍異寶進入尚方者,咸於內市萃之,至內造如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永樂果園廠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四方好事者亦於內市重價購之。」此外,由於喜愛永樂漆器,清代造辦處檔案中也留下了乾隆皇帝曾下令在新做的雕漆器上鐫刻永樂款的記載。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
- ↑ 「神道設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5-6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論禮器的文化意義與哲學意義,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