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井

圖片來自guosing

劍井,舊名國姓井,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鐵砧山水井,被附會成鄭成功有關的劍泉傳說。[1]

傳說

苗栗縣志》卷一.封域志:鐵砧山……山上有井,當日鄭成功舉兵於此,水多毒;以劍插地,得甘泉,今相傳為國姓井。光緒十一年,大甲巡檢余寵、監課委員林鏘、幕賓盛鵬程、生員郭鏡清、職員謝鏡源、張程材等鳩資建廟祀之,立有碑紀。每逢重九登高之會,而文人、學士到此廟飲酒和詩者不少,亦一方之名勝也。

林衡道表示鄭成功在臺灣期間沒有離開臺南附近,但他不曾去過的地方卻有其相關傳說,如鐵砧山的國姓井

1954年《聯合報》報導:傳說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軍至大安港與原住民在盤營口作戰,至五月四日佔據鐵砧山,卻因地理不熟遭包圍,飢餓交迫,還有部分鄭軍在鳳山被圍殺。這時,眾士兵取田螺,將尾巴斬斷取其肉吃後將螺殼棄散,螺又復活,成為今日所謂斷尾田螺。至端午時節,鄭成功以樹枝為香、拔劍插土,長跪禱天,望賜甘泉,繼即地告口裂,寶劍深沉,甘泉湧出。眾兵為奇蹟狂舞歡呼,士氣大振,擊潰敵軍,後人為紀念,將此泉號稱之為「國姓井」。地方人道,端陽節若果注視井中,仍可見劍影。每逢清明,殉職的士兵化身為鷹,飛來此地參拜故主。

還有說法是端午節中午劍會浮出,丘念台母親說見過,但曾被天癸期間的婦女跨過後從此不會浮起。

1959年8月29日,瓊安颱風來襲,兩名山林管理所工人隨崩山摔到劍井附近未死,神話紛傳。

觀光

此井直徑約三尺,水深一尺餘,光緒十九年(1893年)鑄刻「國姓井」三字。被以「劍井靈泉」之名與孔碑夕照、農黌香圃、砧山嘯月、大安溪棹、半嶺紅梅、牧笛樵歌、斷崖聽水等列為鐵砧山八景;或稱是「延平劍井」,其餘七景為孔碑夕照、農黌香圃、砧頂嘯月、大安泛舟、半嶺梅花、牧笛樵歌、懸崖聽水。大甲、大安外埔苑裡一帶居民,認為飲喝此井可癒疾病,尤以端午節日其功效更甚等,故每逢端陽,即接踵比肩前來汲取午時水。但井因長年曝露在戶外,大腸桿菌群含量超過標準。

此井也是臺灣最早記錄鷹過境的地點,井旁立於光緒年間的碑敘述清明前有群鷹自鳳山來聚哭,可推測昔日這裡也是赤腹鷹灰面鷲過境的重鎮。中臺灣有一句順口溜「南路鷹、南路鷹,一萬死九千」,描寫來此的鷹鷲會被大量射殺。

當地人士為弘揚鄭成功事蹟,在此山於1947年6月破土重建鐵砧山國姓廟。1953年井重修,並加磚牆維護。該年由于右任親書「劍井」兩字並立石碑。當時他以鄭成功有陰陽雙劍,雄劍投入此井、雌劍插入劍潭,為互相輝映,特改井名為「劍井」。石碑後面為考試院長賈景德親撰《鐵砧山劍井紀》。1956年,臺中縣政府以預算卅八萬,拓寬往此井的道路,將該地整頓為一風景區。

井後為雕塑家陳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劍入泉湧」。在《聯合報》撰寫中臺灣各名井的記者趙鎮藩曾批判四週俱已失原始風貌,有俗不可耐的洋灰石塊、土雞城、特產店。

原先劍井旁有多家商店,九二一大地震後,多已人去樓空。

參考文獻

  1. 劍井,guo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