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動態心電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動態心電圖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動態心電圖(DCG)是通過動態心電圖儀在患者日常生活狀態下連續24小時或更長時間記錄其心電活動的全過程,並藉助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以發現在常規體表心電圖檢查時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為臨床診斷、治療及判斷療效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動態心電圖儀由美國Holter1949年首創,故又稱Holter心電圖,臨床上已由單導、雙導發展為12導聯全記錄。

動態心電圖儀動態心電圖技術於1947年由Holter首先應用於監測心臟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lter監測心電圖儀,目前已成為臨床心血管領域中非創傷性檢查的重要診斷方法之一。與普通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於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這樣可以提高對非持續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因此擴大了心電圖臨床運用的範圍。

臨床意義

1.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診斷。

2.對陣發性暈厥、眩暈和心悸原因及性質的確定。

3.評價心臟病患者預後。

4.評估心臟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5.抗心律失常和治療心肌缺血藥物療效評價。

6.起搏器功能評定。

檢查步驟

1.患者取坐位,用75%乙醇棉球塗擦電極安置部位局部皮膚表面,並用小砂片輕磨皮面,以清潔皮膚,降低皮膚電阻。

2.選用優質的動態心電圖專用電極,將導線與電極扣好。

3.將電極牢固粘貼在相應的位置上,最好貼於所選部位的胸骨和肋骨上,以減少呼吸運動影響及肌電干擾,並用膠布固定。

4.將閃光卡插入記錄盒,裝上電池,將記錄盒裝進專用套子,背在受檢者身上,調整背帶長度。

5.囑患者詳細記錄活動日誌及自覺症狀。

6.24小時後,從患者身上按順序拆卸記錄盒,取出閃光卡;擦淨受檢者身上的導電糊。

注意事項

1.與動態心電記錄儀接觸的皮膚部分應無局部感染,保持衛生。

2.避免X線、CT、磁共振、超聲、腦電圖、肌電圖等影響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的各項檢查。應遠離強力電源和磁場。

3.檢查期間防止雨、水等液體進入記錄儀內,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4.做動態心電圖期間不能洗澡,佩帶記錄儀後,日常起居與佩帶前一樣,應做適量運動, 但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和雙上肢劇烈活動,以減少 各種肌電干擾和偽差。

5.患者佩戴時不要牽拉記錄電極線,否則會出現大量干擾數據,影響數據輸出。

6.應將 24 小時內身體不適和運動時間詳細登記,為醫生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背景

動態心電圖儀器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於1949年由美國Holter首創,故又稱Holter心電圖. 國外80年代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國內近幾年迅猛發展,其儀器由磁帶式記錄發展為固態式記錄、閃光卡記錄,由單導、雙導發展為12導聯全記錄。DCG可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休息、活動、進餐、工作、學習和睡眠等不同情況下的心電圖資料,能夠發現常規 ECG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臨床分析病情.確立診斷.判斷療效重要的客觀依據。近半世紀以來,隨着動態監護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如動態血壓、動態腦電、動態睡眠呼吸監測等技術在醫學臨床及科研中的廣泛應用,現今,Holter的全新詮釋應包括:動態心電/動態血壓/動態睡眠呼吸等多種參數。

以往診治的局限或失誤提醒人們,無論是預防、治療疾病,還是判斷疾病預後者需要充分證據。但人類疾病往往是繼發或同時並存的,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可引發高血壓、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壓可引發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數降壓藥物又會對呼吸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SAS)、高血壓(Hypertension)與心臟病(Heart Disease)之間DCG有着廣泛的因果聯繫。同步多參數Holter可有助於我們準確甄別出原發病灶與繼發改變。

由於Holter是個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記錄儀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稱其為「背包」。

動態心電圖可確定病人的心悸、頭暈、昏厥等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如極度心動過緩、心臟停搏、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等,這是目前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情況之一。24小時動態心電圖也是監測心肌缺血的標準化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