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篇:雜食性鳥類(紅喉姬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動物篇:雜食性鳥類(紅喉姬鶲)
紅喉姬鶲
(學名:Ficedula parva)小型鳥類,體長11~13厘米。雄鳥上體灰黃褐色,眼先、眼周白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褐色,基部白色。頦、喉繁殖期間橙紅色,胸淡灰色,其餘下體白色,非繁殖期頦、喉變為白色。雌鳥頦、喉白色,胸沾棕,其餘同雄鳥。棲於林緣及河流兩岸的較小樹上。有險情時沖至隱蔽處。尾展開顯露基部的白色。遇警時發出粗糙的trrrt聲、靜靜的tic聲及粗啞的tzit聲。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紅喉姬鶲
- 拉丁學名:Ficedula parva
- 英 文 名:Red-breasted Flycatcher
- 別 稱:白點頦、黑尾傑、紅胸翁、黃點頦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綱 :鳥綱
- 亞 綱:今鳥亞綱
- 目 :雀形目
- 科 :鶲科
- 屬 :姬鶲屬
- 種 :紅喉姬鶲
- 亞 種:2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Bechstein,1792
- 保護級別:無危(LC) IUCN標準
相似種鴝姬鶲。雄鳥上體黑色具白色眉斑和翅斑,下體頦、喉、胸和上腹橙棕色。雌鳥上體灰褐沾綠,下體頦、喉、胸和上腹淡棕黃色。區別均甚明顯。
形態特徵
紅胸姬鶲體長11-12厘米,體重10克。體型僅相當於大型柳鶯,比紅喉姬鶲體型要小,實際上重量也輕3-5克。紅胸姬鶲成年雄鳥喉部的桔紅色一直延伸到上胸部,紅色區域的面積隨着年齡增加,的歐亞鴝很相似。而臉部及前額灰色;後者僅喉部呈桔紅色,上胸部偏灰色,且臉部的灰色位於頰部。另外,紅胸姬鶲的下喙為淺色,而紅喉姬鶲下喙顏色深。雄鳥夏羽上體前額、頭頂、頭側、背、肩一直到腰概為灰褐色或灰黃褐色,眼先和眼周白色或污白色,耳羽灰黃褐色雜有細的棕白色縱紋。尾上覆羽黑褐色或黑色,尾黑色,除一對中央尾羽外,其餘尾羽基部 [1] 雄鳥夏羽上體前額、頭頂、頭側、背、肩一直到腰概為灰褐色或灰黃褐色,眼先和眼周白色或污白色,耳羽灰黃褐色雜有細的棕白色縱紋。尾上覆羽黑褐色或黑色,尾黑色,除一對中央尾羽外,其餘尾羽基部一半白色。翅上覆羽和飛羽暗灰褐色,羽緣較淡。頦、喉橙紅色,顴區、喉側和胸淡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兩脅灰色,有的微沾橙紅色。秋羽頦、喉橙紅色變為白色。雌鳥頦、喉不為橙紅色而為白色或污白色,胸沾棕黃褐色,其餘似雄鳥。幼鳥似雌鳥,但胸和兩脅為赭色或黃褐色,大覆羽和三級飛羽尖端皮黃白色。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8.2~14.2克,♀10~14克;體長♂115~132毫米,♀110~130毫米;嘴峰♂8~11毫米,♀8~11毫米;翅♂66~74毫米,♀65~73毫米;尾♂47~58毫米,♀47~55毫米;跗蹠♂15~19毫米,♀15~19毫米。 (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也成小群。性活潑,整天不停地在樹枝間跳躍或飛來飛去,並常常從樹枝上飛到空中捕食飛行性昆蟲,然後又飛回原處。有時也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尤其是非繁殖期,喜歡在近地面的灌叢中覓食。性膽怯,較少鳴叫,叫聲似『hu-lee』、『trill』或『qi-qi』 單調的聲音。但繁殖期間鳴聲婉轉,其聲似:『piyopipi, piyopipi』或『kiyu,kiyu,qi-qi』。常常喜歡將尾散開和輕輕地上下擺動。
遷徙:在黑龍江和吉林東部長白山等地繁殖為夏候鳥。在遼寧和北京分別在5月中旬和5月末均採得標本,亦可能在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東北部和北京繁殖,部分為夏候鳥。其他地區為旅鳥,部分在廣東、香港和海南島越冬,為冬候鳥。 [2] 食性:主要以葉甲、金龜子、夜蛾、隱翅蟲、叩頭蟲、蜷象等鞘翅目、鱗翅目、雙翅目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林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在長白山夏季最高上到海拔1800米的針葉林帶上緣與岳樺矮曲林交匯地帶,非繁殖季節多見於林緣疏林灌叢、次生林、雜木林和庭院與農田附近小林內,尤其在溪流和林區公路附近疏林灌叢中較常見。
你真的了解紅喉姬鶲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紅喉姬鶲,學名為Ficedula parva,中文別名是白點頦、黑尾傑、紅胸翁、黃點頦,英文名Red-breasted Flycatcher,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
本物種雄鳥夏羽上體前額、頭頂、頭側、背、肩一直到腰概為灰褐色,眼先和眼周白色或污白色,耳羽灰黃褐色雜有細的棕白色縱紋。尾上覆羽黑褐色或黑色,尾黑色,除一對中央尾羽外,其餘尾羽基部一半白色。翅上覆羽和飛羽暗灰褐色,羽緣較淡。頦、喉橙紅色,顴區、喉側和胸淡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兩脅灰色,有的微沾橙紅色。秋羽頦、喉橙紅色變為白色。雌鳥頦、喉不為橙紅色而為白色或污白色,胸沾棕黃褐色,其餘似雄鳥。幼鳥似雌鳥,但胸和兩脅為赭色或黃褐色,大覆羽和三級飛羽尖端皮黃白色。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腳黑色。
該物種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林混林中,在長白山夏季最高上到海拔1800米的針葉林帶上緣與岳樺矮曲林交匯地帶,非繁殖季節多見於林緣疏林灌叢、次生林、雜木林和庭院與農田附近小林內,尤其在溪流和林區公路附近疏林灌叢中較常見。 [3] 此物種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也成小群。性活潑,整天不停地躍或飛來飛去,並常常從樹枝上飛到空中捕食飛行性昆蟲,然後又飛回原處。有時也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尤其是非繁殖期,喜歡在近地面的灌叢中覓食。性膽怯,較少鳴叫,叫聲似『hu~lee』、『trill』或『qi~qi』 單調的聲音。但繁殖期間鳴聲婉轉,其聲似:『piyopipi, piyopipi』或『kiyu,kiyu,qi~qi』。常常喜歡將尾散開和輕輕地上下擺動。此物種在黑龍江和吉林東部長白山等地繁殖為夏候鳥。在遼寧和北京分別在5月中旬和5月末均採得標本,亦可能在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東北部和北京繁殖,部分為夏候鳥。其他地區為旅鳥,部分在廣東、香港和海南島越冬,為冬候鳥。
它主要以葉甲、金龜子、夜蛾、隱翅蟲、叩頭蟲、蜷象等鞘翅目、鱗翅目、雙翅目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屬常見物種。紅喉姬鶲在中區較窄,繁殖種群不豐富。大量是遷徙和越冬種群,數量豐富,較常見。紅喉姬鶲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等地區。該物種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动物篇:杂食性鸟类(红喉姬鹟)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