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動輸篇第六十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動輸篇第六十二

【題釋】

本篇主要論述了手太陰、足陽明和早小陽坯茸血輸注的部位,及搏動不休的道理,以及三經與全身氣血輸注的關係,故篇名「動輸」。

【原文】

黃帝日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岐伯日是明胃脈也。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黃帝日氣之過於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從還?不知其極。岐伯日氣之離髒也,卒然如弓弩之發,如水之下岸,上於魚以反衰,其餘氣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黃帝日足之陽明何因而動?岐伯日胃氣上注於肺,其悍氣上沖頭者,循咽,上走空竅,循眼系,入絡腦,出頗[1],下客主人,循牙車,合陽明,並下人迎,此胃氣別走於陽明者也。故陰陽上下,其動也若一。故陽病而陽脈小者為逆,陰病而陰脈大者為逆。故陰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

黃帝日足少陰何因而動?岐伯日沖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胭中,循脛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此脈之常動者也。

黃帝日營衛之行也,上下相貫,如環之無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氣,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脈陰陽之道,相輸之會,行相失也,氣何由還?岐伯日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四街嗍者,氣之徑路也。故絡絕則徑通,四末解則氣從合,相輸如環。黃帝日善。此所謂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此之謂也。

【注釋】

[1]頗,音砍,俗稱腮。

[2]四街本文指頭、胸、腹、脛四部的氣街。

【釋義】

[1] 黃帝問在十二經脈中,為什麼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這三條經脈搏動不止呢?岐伯答道足陽明胃脈與經脈搏動有密切關係,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營養來源,胃中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質,上輸於肺,氣從手太陰肺經開始,循行於十二經脈。經脈的搏動,是依靠肺氣的推動而發生的,所以,人一呼氣脈跳動兩次,一吸氣脈也是跳動兩次,呼吸不停止,脈搏的跳動也不停止。

黃帝問脈氣通過寸口時,它的上下搏動和具體運行是怎樣的呢?岐伯答道脈氣離開內臟而外行經脈時,像離弦之箭一樣疾急,如衝決堤岸之洪水一樣迅猛,開始時脈勢是強盛的。當脈氣上達魚際後,就呈現由盛而衰的現象,這是因為脈氣至此已經衰散,而且是上行的,所以它運行的氣勢就減弱了。

黃帝問足陽明胃脈為什麼搏動不止呢?岐伯答道因為胃氣上注於肺,其中迅猛而傈悍之氣上沖於頭部,循咽而上走於孔竅,循眼系向內絡循於腦,從腦出於面部,下行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客主人穴,沿頰車合人足陽明經,再循經下行至結喉兩旁的人迎穴。這就是胃氣別出陽明而又合於陽明,使陽明脈搏動不休的原因。手太陰肺經上的寸口脈和足陽明胃經上的人迎脈,因陽明之氣上下貫通,所以它們的跳動也是一致的。陽亢而陽明脈反小是逆象。陰衰而太陰脈大也是逆象。在正常情況下,脈氣的陰陽動靜,是內外相應的,因此,寸口脈和人迎脈應當相互協調,搏動的至數、力量等都應當一致。就像用一條繩索牽動兩物一樣,既聯繫又平衡,有一方偏盛而失去平衡就是病態。

黃帝問足少陰腎經的動脈為何跳動不休呢?岐伯說足少陰脈的搏動,是因為與沖脈並行的原因。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它和足少陰的絡脈,共同起於腎下,出於足陽明胃經的氣沖穴,沿大腿內側,向下斜行人於胭中,沿脛骨內側,與足少陰經並行,下行進入於內踝之後,入於足下。其中又分出一條支脈,斜入內踝,再進入脛骨與跗骨相連的部位,經足背人大趾之間,最後進入絡脈,發揮溫養脛部和足部的作用,這便是足少陰經脈不停地跳動的原因。

黃帝問道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上下貫通,循環往返而不停息。若突然遇到邪氣的侵襲,或受到嚴寒的刺激,外邪留滯四肢,使得手足懈惰無力。在正常情況下,營衛在經脈內外有規律地運行。若邪氣滯留,營衛運行的通道和轉輸會合之處,因外邪阻滯而運行失常。如此營衛之氣是如何往返循環的呢?岐伯回答說四肢末端是陰陽會合的地方,也是營衛之氣循行的必經之路。邪氣阻塞了小的絡脈後,像四街這樣的一些路徑就能開通,營衛之氣仍然能夠運行。當四肢末端的邪氣祛除後,各絡脈又溝通如初,營衛之氣又從這裡轉輸會合,周而復始,循環不止。黃帝說好!通過上述闡釋,對於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的道理,我更加明白了。

【按語】

[2] 本文特別指出胃為五臟六腑之海,為經脈搏動的根本來源。指出四末是陰陽經脈相合聯絡之處,四街是營衛之氣循行必經之路,同時指出四街具有"絡絕則徑通"的代償功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