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助理牧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助理牧師(英文:Assistant Pastor)通常是指在公理制的教會中主任牧師以下的另一位或多位牧師,負責協助主任牧師處理會務和牧養工作。助理牧師通常由正式按立為牧師的神職人員出任,如該神職人員未被正式按立,該職位通常中文會稱為助理傳道或助理宣教師,但英文則仍然是Assistant Pastor。部分教會如主任牧師休假,助理牧師則會署任主任牧師的職務。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牧師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管理教務,主持各項禮儀、講道,專職牧養及照顧信徒的神職人員。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羅馬天主教也有類似職位,但「牧師」一詞在中文語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牧師的一詞源於德語的pastor,而希臘文為ποιμην,與《聖經·以弗所書》4:11有關,「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雖然在漢字文化圈中按立教士普遍被稱為牧師,但在西方語系中則完全不同。蘇格蘭系改革宗教會中的已按立教士稱之為「教師(Dominie)」,美國系循道宗則稱之為「長老」,聖公會與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相同均稱為「祭司(priest)」;日本聖公會則否決中文的牧師一詞而翻譯為「司祭」,在日韓地區部分聖潔運動的教派也使用「福音使(Fukuinshi)」一詞。英國或其他國家的國教教會牧師,英文稱之為「Minister(會長)」;如果是指非國教教會的牧師,一般英語稱之為Pastor;西方語系中頭銜一般使用Reverend。

視頻

助理牧師 相關視頻

你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有趣歷史嗎?趣聞歷史講解
世界的三大宗教 起源、分布和特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