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勞倫氏豆娘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勞倫氏豆娘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勞倫氏豆娘魚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由菲律賓至所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台灣發現於蘭嶼。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20-21個。

簡介

本魚體呈暗灰色,腹面白色龍捆達,奔察囑體側有5條暗色之橫帶,體呈卵圓形而側府祖驗凳扁。吻短而驗促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姜兆去端具缺刻。眶下骨裸出,體長為體高之1.7至1.9倍,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8至20個。背鰭硬棘13枚;軟條11至14枚;臀鰭硬棘2枚;軟條11至13枚。體長可達20厘米。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1-13;臀鰭硬棘II,軟條11-12;胸鰭鰭條18;尾鰭叉形,末端呈尖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灰黃色或黃褐色,體側有6條黑色橫帶,其中第一條位於鰓蓋上方,較不明臘放廈顯。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鰓蓋骨後緣上方不具黑點;尾柄上另有一大黑點。

評價

主要棲息在沿岸較淺處的岩礁區,通常都在其隱藏處附近活動,為成群活動之魚類,其因機警性較高,故不易接近,以藻類及浮游生物為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