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儉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勤工儉學 |
中文名: 勤工儉學 拼 音: qín gōng jiǎn xué 外文名: Work-Study Program 釋 義: 學生個人從事有酬勞動,用以助學 近義詞: 半工半讀 |
勤工儉學(work-study program),學校組織的或學生個人從事的有酬勞動,用以助學。美、日等國稱之為「工作助學」。任務:(1)學校藉以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培養正確的勞動觀點和態度,養成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等良好思想作風;加強理論與實際聯繫,掌握一定的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2)學生以個人所得勞動報酬彌補和解決部分學習與生活費用;學校以所得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提高師生福利。[1]
社會現象
廣義的勤工儉學指在課餘時間參加勞動,一般貧困的大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做工賺取報酬維持生計。也有人並不是為了報酬,而是想多點社會實踐經驗。
自2016年以來,由於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校實行並軌制後收費標準的大幅度提高,高校的貧困生、特困生大比例增加,學校為實現「只要分數夠,決不讓你「輟學」的承諾,從「獎學金、貸學金、社會助學金、學雜費減免、特困生補助和勤工儉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最廣泛的途徑還是勤工儉學。但也存在若干問題。
調查表明,勤工儉學的目的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1)有的主要是為了錢(占47%),但為錢的動機卻不一,他們或是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而想減輕家庭負擔,或是想過得瀟灑一點,或是想彌補自己的「財政赤字」等等。
(2)有的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力,認識社會,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鍛煉自己的意志,體驗自立,而「錢」是次要的(29%)。被調查者坦誠直言:「勤工儉學使我們早日接觸社會,開拓了視野,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如果勤工儉學僅僅是為了錢是沒有意義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學生一般認為,參加勤工儉學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能得到能力的鍛煉,但對於具體能夠鍛煉哪些能力則認識不一。
(3)其他目的。有的是為了資助貧困學生或患病者,有人把它看作是豐富課餘生活、調節「無聊」生活的一劑良藥等等,不一而足。「 掙錢」、「早日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和「鍛煉能力」是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
作用
隨着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勤工儉學成為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它將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及時而又滿意地就業或更好地創新創業。但從當前勤工儉學的現狀看不容樂觀,本文就高校的勤工儉學的現狀作深入而透徹地分析,對勤工儉學的前景予以估計,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科學的建議和對策。
勤工儉學是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和市場經濟的大潮的產物。高校學生開始從「雙包」(包學費、包分配)向「雙自」(自交學費、自謀職業)過渡。相當部分大學生不得不面對這些因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而帶來的現實而嚴峻的問題 。
對象
參加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相對家境差一些的學生,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自覺找兼職維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較好的學生,他們找兼職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豐富閱歷。
《中國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鄭彩蓮《高校「勤工儉學」的現狀和前景》文章說:從參與面看,有52%的學生正在參加勤工儉學,其中大一年級的學生占了53%,勤工儉學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學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達64%。
途徑
調查表明,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途徑主要有以下4種:
(1)經過學校社團組織與商家洽談參加勤工儉學,這種情況大約占勤工儉學總人數的26%。在學生宿舍以及學校教學樓等公眾場所,時常張貼着學生社團組織介紹聘人參加勤工儉學的海報。
(2)通過家教中心的幫助,獲得「家教」資格,這種情況約占勤工儉學人數的21%。
(3)通過學校勤工助學中心的安排而掙得一份工作。大學勤工助學中心是統一組織、管理、協調全校大學生勤工儉學的組織機構,每年 安排了一定數量的貧困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使他們能夠完成學業。但限於條件,一般其安排的額度有限,不少大學提供的勤工儉學服務還處在初級階段。
(4)通過招聘廣告或他人的介紹,直接與用人單位聯繫而成為 「打工一族」。隨着勤工儉學在大學生中的升溫,也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針對大學生的中介所,很多個體業主或小企業願意僱傭心靈手巧的大學生,招聘廣告在校園裡隨處可見。
方式
供大學生選擇的勤工儉學的方式並不多,調查顯示,主要集中在家教、兼職、零工等幾種類型:
(1)家教。家教可能最適合學生。
(2)兼職。大約60%的調查對象對兼職比較感興趣。選擇兼職的原因大概有3個:一是工作比較穩定,有相對較高的報酬;二是較其它方 式能更好地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三是為以後到公司謀職作職業準備。
(3)零工。零工也不過是發傳單、送報紙、去肯德基或麥當勞做服務員等等,對女生來說也可以做模特。但這類打工需要克服低賤的思想觀念。
現狀
1、勤工儉學內容龐雜,檔次高低不一。從服務類型看涉及家教、賣報、散發宣傳資料、送貨、營銷、廣告企劃、設計、學校流動教室清 掃、食堂清潔工、圖書館管理員、廁所保潔員等 ,最多的為家教,占申請人數的66%。另外,從事單純體力打工的比例有43%。從參與面 看,有52%的學生正在參加勤工儉學,其中大一年級的學生占了53% ,勤工儉學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學生。但在特困生中,中 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達64%。
2、勤工儉學的體制不健全和不規範。各高校的勤工儉學中心,一般為設在學生處或團委的下屬職能部門,並制訂有系列的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沒有配以獨立的辦公場所和專職老師,多是由團委或學生處的老師兼管勤工儉學工作。而當前社會用人需求量較小,相對勤工儉學的學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這種因體制的不健全和不規範,管理的廣度與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儉學發展緩慢。
3、勤工儉學的秩序混亂。一些中介公司或個人利用大學生急於尋找兼職工作的心態,往往以押金或服務費的名義向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 ,錢到手後馬上銷聲匿跡;另外,一些僱傭者利用大學生對勞動保護法規的不熟悉,把他們視為廉價勞動力,任意剋扣拖欠工資報酬;還有的學生不懂得學校統一組織的重要性,私自從事一些活動,也容易出現問題,校方又很難進行有效干預,不少的糾紛很難得到合理合法的解決。學生只得自認倒霉吃虧。
存在的問題
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求職陷阱;涉世之初的學生稍不注意就會上當受騙。由於大學生利用業餘時間打工已成為大學校園裡的一個普遍現象,不少中介公司以此為「契機」,抓住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的弱點,明目張胆地進行欺詐活動。
陷阱一:虛假信息
一些不規範的中介機構利用學生急於在假期打工的心理,誇大事實,無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誘學生前來報名登記。一旦中介費到手,便將登記的學生擱置一邊,或找幾個關係單位讓學生前去「應聘」,其實只是做個樣子。這樣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學生對通過中介機構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麼希望。
陷阱二:預交押金
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收取不同金額的抵押金,或要求學生將身份證、學生證作為抵押物。這類騙局通常在招聘廣告上稱有文秘、打字、公關等比較輕鬆的崗位,求職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證金即可上班。但往往是學生交錢後,招聘單位推說職位暫時已滿,要學生回家聽消息,接下來便如石沉大海,押金自然也不會退還。
陷阱三:不付報酬
一些學生被個人或流動服務的公司雇用,講好以月為單位領取工錢,但僱主往往在8月份找個藉口拖延一下,而到9月份學校開學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令學生白白辛苦一個假期。
陷阱四:臨時苦工
一些學生只是想利用假期臨時賺些「零花錢」,因此對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往往不太計較。而個別企業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平日積攢下一些員工不願從事的髒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學生突擊完成,然後給一點錢打發了事。
陷阱五:「高薪」招工
有些娛樂場所以高薪來吸引學生從事所謂的「公關」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從事不正當交易。年輕學生在這些場所打工,很容易受騙上當或自己誤入歧途。
意見及建議
1、積極做好宣傳,正確認識和理解學分制延長學制對勤工儉學的實際意義。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讓社會、學校、廣大學生認識到 勤工儉學在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儉學體制。大學生勤工儉學既然是高等教育中實踐活動的一種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機構設置應融入學 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範圍。具體制度必須圍繞勤工儉學的派發程序,社會的投訴處理,獎懲、學生的維權等內容來制定,使勤工儉學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勤工儉學部門還要及時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庫 ,及時高效地架起供需雙方的橋樑。
3、立足校園,加強外聯,拓寬勤工儉學的渠道。隨着高校後勤社會化的步子越邁越大,後勤服務逐步脫離學校,成為一個完全企業化模 式運作的經濟實體,正式編制員工可相應減少。除一些重要崗位外,在時間和技術允許的範圍內,可以聘用大學生作為臨時工,從而加快後勤社會化人事改革的步伐。
在校外,應運用積極有效的宣傳措施,加強外聯,拓寬勤工儉學的渠道。派遣學生到各社區、企事業進行宣傳,還可利用媒體為供需雙方交換信息 ,擴大影響。
4、引導和協調勤工儉學應着重注意的四個問題。
(1)在勤工儉學的概念上和服務的內容上,應該將勤工儉學與學生經商區別開來。學校主持勤工儉學,依法保護學生以誠信和服務獲得收入 ,但不提倡參與以贏利為目的的經商活動。
(2)嚴禁大學生在酒店歌廳等娛樂場所陪酒陪舞。勤工儉學內容很廣泛,但不能只為賺錢什麼事都干。大學生陪酒陪舞或從事非法職業將給個人和學校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
(3)遵紀守法,憑誠信獲得報酬。一則,要嚴格遵守法紀法規,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報酬,另一方面,要懂得維權,依法保護自己,同學應 該在了解有關法規、熟悉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合法的手續辦理,在勤工儉學過程中履行義務,享受正當權益,最好要有組織地進行,避免或減少失誤、上當和越軌行為。
(4)不同年級的同學應視自己的實際學習水平,選擇內容不同的、層次有別的工作,儘量參加一些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發揮自身的 專長和高等教育的優勢,結合本專業把高新技術融入勤工儉學的企事業單位中,以達到學以致用、雙贏的目地。
利弊
任何一樣事物都會弊利相生。它不可避免地占用你的時間和精力,但也讓你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勤工儉學能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也能讓身在象牙塔里的我們初次與現實社會親密接觸。可這樣的接觸可能會增長我們的見識,但也可能影響我們的學習,更甚會讓我們過早接觸到社會的黑暗以致讓我們不願選擇積極地融入社會。我們身邊有參加勤工儉學又能較好地完成自己學業的同學,但也有因為兼職而影響學業、陷入拜金主義的同學。利弊得失,我們要自己仔細考慮。
儉學好處
勤工儉學的前景
勤工儉學將不僅幫助大學生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順利完成學業,而且使他們把握在勤工儉學過程中帶來的契機,培養創新意識、凝聚創造能力,為將來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成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的棟樑之才。勤工儉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得到並將一直得到國家政府和教育職能部門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視,將成為高校大學生的自覺行為,具有樂觀的前景。
1、組織形式由被動、零星、自發轉向主動、規範和整體化。隨着教育體制、畢業生分配製度的改革以及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 的大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才可被社會、企業認可。隨着全國高校大學生各類創業大賽的成功舉辦,日益紅火的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已被大學生所關注,但真正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畢竟為數不多,更多的學生要想創新創業,必須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實踐才能具備這樣的能力。
由此可見,勤工儉學的良性循環將為大學生提供這種實踐鍛煉的機會,它也必須有政府與高校相對統一的組織上、環境上、模式上的保障,能使同學們在充滿生機的校團吸收知識的營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社會通過實踐獲得成長的能力,全面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勤工儉學將日益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經階段,社會化、規範化的發展也必然是不可逆轉的。隨着我國已加入WTO的大 環境,有92%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將會以誠信提供服務,只有規範的勤工儉學組織才受供需雙方的歡迎;也有78%的人認為勤工儉學將從被動轉向主動,從「立足校園」轉向「面向社會」。因為校園的需求有限,校外的社會需求量將會不斷加大。
2、類型上由家教和簡單的體力勞動向與大學生專業相結合的多樣性發展。家教往往是同學們的首選,因家教的收入相當高,一般是2小時30一50元不等,家教的時間也比較自由,容易調整。但隨着各大高校向多學科性或綜合性方向的發展,廣大學生知識面廣,文理兼修,企事業單位青睞大學生,因此可能會提供多樣的、不同形式的、不同要求的崗位。如促銷、企劃、宣傳、電腦設計、公關、禮儀、網頁製作、心理諮詢等。屆時同學們將會有更大的選擇餘地,那麼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機會將大大增加。
3、目的上由單純增加收入轉向提高綜合素質,為未來就業做準備。從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來看,一個共同的觀點便是:富國不養懶漢。他們國家的大學生非常懂得自食其力,務實已成為他們的習慣準則,他們將勤工儉學視為素質鍛煉的有效途徑。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初遠涉重洋到歐洲勤工儉學,相當一部分後來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人,這也部分受惠於勤工儉學過程中的素質磨練。
因此高校的勤工儉學,將不僅是獲取與增加經濟收入,而應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使同學們在勤工儉學的實踐中得到鍛煉,不但不影響學習,而且還可以互為補充。在教育適應改革開放環境的客觀要求下,在培養未來人才的客觀要求下,在高校幫困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下,勤工儉學工作將會朝素質化、育人化的方向發展。
勤工儉學
在國外,勤工儉學被稱為Work-Study Program,簡稱WSP。
解釋
①利用學習以外的時間參加勞動,把勞動所得作為學習、生活費用。
②我國某些學校採取的辦學的一種方式,學生在學習期間從事一定的勞動,學校以學生勞動的收入作為辦學資金。
出處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後我的思想轉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