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忠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包忠文
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
出生 1932年11月25日
浙江省 東陽市
逝世 2019年8月29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倪斌、麥芒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包忠文:筆名倪斌、麥芒。1932年11月25日生於浙江省東陽市大田頭樟莊。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南京大學系主任、教授[1]圖書館館長[2]江蘇省作協理事、省大眾文學學會會長,南京市文聯名譽主席[3]、市作協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19年8月29日上午六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8歲[4]

人物簡介

包忠文,男,1932年11月生,浙江東陽人。原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南京作家協會主席、南京文聯名譽主席,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南京地區圖書館學會理事長。

筆名倪斌、麥芒。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53年參加工作,歷任南京大學教師、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文藝學專業負責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省大眾文學學會會長,南京市文聯名譽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

曾先後任系主任、校圖書館館長、南京作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大眾文學學會會長、省魯迅學會副會長、南京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南京文聯名譽主席、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馬列文論學會理事、省作協理事等職。學術上以文藝美學及其思潮研究和魯迅研究見長。

主要成就

他的主要學術論著有專著《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藝術與人學》和《文學初步》等。

主編並撰寫有《馬列文論一百題》、《左聯時期――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魯迅-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現代文學觀念發展史》、《當代中國文藝理論史》和《世界學術名著導引叢書》等二十餘種。

專論有《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發展的"不平衡關係"》、《論藝術規律和"人學"》、《論文學的人性、人道主義和階級性》、《世紀之交文藝理論思考》、《論文藝的民族化和現代化》、《毛澤東關於建設新文藝的科學構想》、《魯迅關於建設新文藝的科學構想》、《要重視後現代主義的消極影響》和《瞿秋白論新現實主義和文藝大眾化》等三百餘篇。

編有《現代文學觀念發展史》、《當代中國文藝理論史》、《左聯時期-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魯迅-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馬列文論百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文藝論著選讀》和"世界學術名著導引"叢書十種等。專論有《論藝術規律和"人學"》、《論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發展的不平衡關係》、《論文學的人性、人道主義和階級性》、《論文學理論的民族化和現代化》、《世紀之交文藝理論的思考》、《毛澤東關於建設新文藝的科學構想》、《魯迅關於建設新文藝的科學構想》和《論後現代主義對文藝創作和評論的消極影響》等三百餘篇。曾獲"金陵文學獎"、省社科優秀著作政府獎和國家級優秀著作獎等。

論著曾多次獲省市級、國家級優秀學術著作獎。

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趣事

1980年代,日本魯迅研究會的一個訪問團來南京訪問,作為省里魯迅學會的負責人,包先生負責接待。在與日本友人交談之際,免不了說起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而日本友人卻給包先生講了件真實的事。

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個時期,去日本留學的國內青年很多,南京去日本留學的年輕人也不少。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對日本的生活羨摹得不得了,因為南京的生活條件要比日本差好多少倍。

這是事實。可有些年輕人卻說:要是日本占領南京一直之今,那有多好,現在的南京就會像日本一樣發達,所以當初為什麼要抗日呢?日本友人說,持這樣看法的年輕人還不是少數,他們也感到不可理喻。所以,現在的日本青年看不起當今的中國青年太正常,因為中國的青年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當時,包先生聽後很是驚詫,只能對日本友人說: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

參考來源

  1. 包忠文 ,中國作家網
  2. 包忠文 ,知識貝殼
  3. 包忠文 ,技點網
  4. 2019逝去的背影 ,澎湃, 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