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惠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包惠僧
出生 (1894-01-01)1894年1月1日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但店鎮溢流河
逝世 1979年1月1日(1979-01-01)(85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鮑一德
職業 人大代表

包惠僧( Bao Huiseng ),(1894-1979),湖北黃岡人。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包生,號棲梧。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與陳公博代表廣州區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八一起義後,與中共脫離組織關係。1950年12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研究員、參事。1957年4月起任國務院參事。1979年7月2日病逝於北京。生前撰寫了許多回憶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和早期工人運動的史料。1983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惠僧回憶錄》。

人物生平

包惠僧出生於小土地經營者家庭。1917年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在武昌教書半年,後任《漢口新聞報》、《大漢報》、《公論日報》、《中西日報》等報記者。1919年於北京大學文學系肄業,同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在武昌組織共產黨臨時支部,任書記。

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與陳公博代表廣州區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至1923年,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長江支部主任,中共北京區委委員兼秘書,1923年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長。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以中共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在廣州參加國民黨工作,歷任中央黨部黨員訓練班委員,兼任廣東大學師範部教員,鐵甲車總隊政治教官,滇軍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第1團黨代表,第22師黨代表。參加討伐滇桂軍閥劉震寰、楊希閔等戰役。

1925年8月初,調任黃埔軍校第三團黨代表,參加過解散反動粵軍許崇智、梁鴻楷等部二次東征戰役。抵達潮梅後,調任黃埔軍校入伍生政治部主任,未及到職,旋改任黃埔軍校教導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被選為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同年夏,任黃埔軍校高級政治訓練班主任政治教官,後又任戰時政治訓練班主任。同年7、8月間,曾作為國民黨特派委員陪同西北軍馮玉祥的代表劉冀到前方會商軍務。在北伐軍到達武漢後,先後任武漢新聞檢查委員會主席,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主任。1927年1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師長夏斗寅)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調回武漢,準備參加西北軍工作。5日被譚延闓派往沙市視察夏斗寅師,夏斗寅叛變後一度被夏部扣留,後回武漢。根據周恩來指示於7月20日前後到南昌。 八一起義後,與中共脫離組織關係。

1930年參加發起成立第三黨(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後脫離第三黨恢復國民黨黨籍。後在國民黨湖北省主席兼國民政府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幕下任參議。1931年起任蔣介石的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軍事委員會秘書兼中央軍校政治教官。1935年任國民黨政府防空委員會編審室主任兼第四處副處長。1936年至1948年,任國民黨內政部參事、戶政司司長、人口局局長等職。1948年後舉家遷往澳門。

1949年11月從澳門回到北京。1950年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同年12月畢業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研究員、參事。1957年4月起任國務院參事。

1979年7月2日病逝於北京。

生前撰寫了許多回憶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和早期工人運動的史料。1983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惠僧回憶錄》[1] 。

人物年表

· 1894年,生於湖北黃岡(今團風)但店鎮溢流河拱橋鋪村。曾就讀黃岡中學、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 191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肄業。

· 1921年7月,受陳獨秀委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在上海參加編輯《勞動界》周刊。9月回武漢,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主任,和中共武漢區委員會區委書記,發動工人運動。

· 1922年,調中共北京區委,期間被派到鄭州主持召集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會議,任委員兼秘書。

· 1923年10月,再次返回武漢,當選中共武漢區委會委員長。

· 1924年,以中共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

· 1925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 1926年,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第1師第1團黨代表、第22師黨代表,戰時政治訓練班主任,新聞檢查委員會主席,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主任等職。

· 1927年,任獨立十四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國共分裂後,脫離中共黨組織。

· 1931年至1948年,歷任國民黨武漢行營參議、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內政部戶政司司長、人口局局長等職,

· 1948年,去澳門。

人物故事

在黨史上,包惠僧常常成為史學家們關注的對象,因為他的一大代表資格頗受爭議,而其後的經歷也令人嗟嘆。但在新聞出版界,他卻至今都未引起人們的關注。事實上,包惠僧曾經是一名記者,也因為工作的需要當過編輯,辦過刊物。

記者謀生

包惠僧,原名包道亭,化名包一宇、包悔生、包晦生、包亦生、包一德、鮑一德、鮑懷珠、弁有德,筆名僧、雷、鳴、亦愚、棲梧老人。因包惠僧情緒易激動,待人處事全憑熱情,話不投機就可能吵架鬥毆,敢於直言,不怕傷人,不計後果,因此,又有一個綽號曰"大炮"。

包惠僧1894年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今黃岡市團風縣但店鎮溢流河拱橋鋪村)一個農民家庭,1917年畢業於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先後在兩所小學當過近一年的教師,但都因故被迫離職。由於工作沒有着落,他曾苦悶彷徨之極。一個偶然的機會,包惠僧碰到了從事新聞工作的伍力,就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伍力。伍力勸說並鼓勵他從事新聞工作當記者。包惠僧儘管有顧慮,但在走投無路之際,這不失為一條謀生之道,從此包惠僧進入了新聞出版業。

包惠僧試着向幾家報館投稿,半個月後,竟然獲得幾家報館的特約外勤記者證。這幾家報館分別是《漢口新聞報》、《大漢報》、《公論日報》、《中西日報》。後來,他又兼寫外埠各報的通訊稿。就這樣,包惠僧在武漢落了腳,靠賺稿費得以衣食無憂。

摺疊編輯本段堅持原則 在採訪中,包惠僧逐漸認識到軍閥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從而樹立了改造社會的理想。過去只把當記者作為謀生的手段,現在則要將它變成揭露黑暗、改造社會的武器。

當時,包惠僧以"雷"、"鳴"為筆名發表文章,其意就是要震撼一下死氣沉沉的社會,用雷電轟鳴,撞出一個缺口,逐漸擴大,以便展現出一個新世界。出於一顆正直、熱情的心,包惠僧敢於披露社會上的一些黑幕,因而惹怒和刺傷了一些人。當時的議會秘書長蔡養朴――包惠僧的代數老師,曾勸他去找一個正當的職業。而他申辯說自己對政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好人壞人如實地報道出來,可以說問心無愧,干新聞為生活計,勞動所得,心安理得。可見,包惠僧有着自己的報道原則,不媚俗,不畏難,不做假,這樣想也這樣做,不管旁人說什麼。

不久,包惠僧即遇到麻煩,無緣無故被取消了稿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只得變換筆名繼續投稿。五四運動平靜下來後,政府和報館相互勾結起來,披露社會陰暗面的稿約越來越難以刊發,靠稿費生活的包惠僧日感拮据,在武漢已難以立足,只得暫返黃岡老家。

1920年2月初,包惠僧返回武漢重操舊業,應邀當上了江漢通訊社的編輯。一個星期後,他發現這個通訊社是一幫人競選議員的宣傳工具。雖然在這個通訊社裡待遇很高,但他不願昧着良心為反動軍閥作嫁衣,於是當即向社長提出辭呈,決計不干。

辭職後,包惠僧開始利用新聞記者的身份從事革命活動,一直到1921年底參與組織漢口租界人力車工人同盟罷工,他都是以新聞記者的面貌出現的。與陳獨秀的結識也緣於他的記者身份。那是五四運動以後,湖北學生聯合會、各界聯合會和婦女聯合會等團體邀請陳獨秀到武漢演講,包惠僧先後兩次以記者身份專訪了陳獨秀,從而結識了陳獨秀,並和他建立了通訊聯繫。

兼做編輯

成為革命者後,由於曾經做過記者,包惠僧間或被組織上委以編輯任務。

1921年5月,包惠僧在廣州《群報》任編輯。《群報》由黨領導,陳公博任總編輯,包惠僧在回憶錄中自稱是做撰述。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新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創辦《勞動周刊》,包惠僧和張國燾、李震瀛、李啟漢等負責編輯,包惠僧還負責收件與發行工作。這個刊物開支很大,但收效不多。

1922年5月,包惠僧等5人由李大釗介紹到北洋軍閥交通部秘密從事黨的工作。1923年,包惠僧被選為北京區黨委委員兼秘書長,兼北京《憲報》總編輯。"二七"罷工慘案發生後,包惠僧等人被交通部以"鼓動工潮"的嫌疑免職。

1926年九十月間,包惠僧隨北伐軍抵漢,被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委任為武漢新聞檢查委員會主席。包惠僧接任後,立即着手擬定新聞檢查辦法,召開記者招待會解決存在的問題,但工作還沒有全面鋪開,又被委任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處主任。

1927年,南昌起義後,包惠僧到南昌,被周恩來任命為《前敵日報》主編,但該報因形勢變化未能成立。其後不久,包惠僧在白色恐怖下,因苦悶、失望、灰心,退出了中國共產黨。

退黨後,包惠僧疏遠了革命,到了上海,為生活計,他又重操舊業,舞文弄墨,賣文為生。期間,他曾主編《現代中國》雜誌至1931年,並用"亦愚"的筆名撰寫文章,也曾在國民黨政府內擔任過一些不大不小的職務。1948年夏,包惠僧攜家小前往澳門。1949年9月,包惠僧回到人民的懷抱。晚年撰寫發表了大量的回憶錄,於198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惠僧回憶錄》一書。這些回憶錄的撰寫、發表和出版,亦得益於早年記者生涯的歷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