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匍莖通泉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匍莖通泉草,常生長在較為潮濕的草地;從低海拔的荒地、溝渠旁,都很容易發現它的身影。潮濕之地常常意味着泉水水源在附近,因此可能是「通泉」命名的由來。

在台灣為校園常見植物。

形態特徵

幼苗:子葉闊卵形,先端急尖,葉基近圓形,有長柄。下胚軸較短,上胚軸明顯,淡紅色,無毛。初生葉對生,卵圓形,先端急尖,葉基圓形,有長柄。後生葉為闊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鈍尖,葉緣具疏鋸齒。[1]

成株:主根短縮,鬚根多數,纖維狀叢生。莖有直立莖和匍匐莖,直立莖傾斜上升,高10厘米至15厘米,匍匐莖花期發出,長15厘米至20厘米。基生葉常多數成蓮座狀,倒卵狀匙形,邊緣具粗鋸齒。莖生葉在直立莖上的多互生,在匍匐莖上的多對生,有短柄。花和子實:總狀花序頂生,花稀疏,下部的花梗長達2厘米,越上越短。花萼鍾狀漏斗形。花冠紫色或白色而有紫斑,上有棕色斑紋,並被短白毛,花冠易脫落。蒴果卵形至倒卵形或球形微扁,綠色,稍伸出萼管,開裂,種子細小而多數。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米以下的潮濕的路旁、荒林及疏林中。

分布範圍

匍莖通泉草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福建、台灣。日本也有。

危害特點

匍莖通泉草,多年生小草本。果期2至9月份。匍莖和種子繁殖。生田邊、路旁濕地,為一般性雜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