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學反應器的穩定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學反應器的穩定性》,化學反應器穩定性的第1部專著。丹·德·珀爾姆特著。1972年美國普倫蒂斯·霍爾出版社出版。1976年蘇聯列寧格勒化學科技出版社出版俄文譯本。中譯本刊載於成都科大譯文1982年第2期,劉棟昌、楊玉華譯。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9章和前言,中譯本約18萬字。主要論述反應系統的多重定態、定態穩定性、參數敏感性、穩定區域等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第1章列舉不同反應系統的數學模型及本書特殊定義的符號。第3章討論研究反應系統穩定性的基本概念和數學基礎。其餘各章把反應系統分為集中參數系統(LPS)和分布參數系統(DPS),分別討論。第2、4、5章討論LPS的穩定性問題。第2章討論CSTR在多種情況下的多重定態現象,導出唯一定態的判據,特別注意判據的保守程度及原因。第4章討論LPS的局部穩定性。根據李雅普諾夫函數法,及把模型圍繞穩定態展開成線性ODE,根據其係數矩陣的特徵值,以判斷定態的局部穩定性,據此導出CSTR的局部穩定性判據。第5章討論LPS的穩定性區域,即系統受到有限擾動時:1.系統狀態跡線所經區域的大小ε,與擾動大小δ的關係;2.系統能承受多大的擾動,仍能漸近地返回定態—漸近穩定區域RAS;3.承受多大的擾動,仍不致越出工業上所不容許的範圍——實用穩定區域RPS;4.擾動隨時間衰減的快慢。關於求穩定區域的方法,重點介紹李雅普諾夫函數法、探索函數法及藉助線性化基本定理的方法。第6—8章討論DPS的穩定性問題。第6章討論DPS定態。論證活塞流反應器(PFTR)沒有多重定態,但有參數敏感性,討論參數敏感性的研究方法、判據及避開措施。催化劑顆粒及帶有軸向混合的管式反應器(TRAM),因有熱量及能量反饋而有多重定態;依據中值定理及定態模型(二階ODE)的最大特徵值;導出了有關的唯一定態判據。第7章討論DPS的局部穩定性。用伽遼金法、三種不同的配置點法及李雅普諾夫泛函數法論證一維顆粒及TRAM在不同條件下的穩定性。第8章討論DPS的穩定區域。對管式反應器,引入實質導數,把PDE模型改變成ODE,在以τ1為隱變量的綜合相平面(CPP)上、用約束積分法、討論PFTR的擾動δ與其瞬態ε的關係;用探索函數E討論PFTR的RAS; 以及2種方法結合討論PFTR的穩定性。引入有限時間穩定性使確定δ~ε關係的過程簡化、實用和減小保守性。依據δ—ε對映概念,提出了前饋控制的可能措施。對催化劑顆粒,用加權餘數法把PDE模型變成ODE組,用李雅普諾夫函數法等確定ODE的RAS,由RAS中的點計算與其對應的瞬態分布線,由所有可能的分布線構成漸近穩定並集,從而確定原DPS的漸近穩定區域。用最大值原理論證3個定態中的中間定態必不穩定。第9章討論帶有循環的流動反應系統的多重定態與循環比f的關係。用有限差分模型分析PFTR及TRRM (帶徑向混合的管式反應器) 的穩定性。

本書着重闡述化學反應器穩定性的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結論。推導詳細,並注意增補大學生可能欠缺的數學知識。是化工系研究生教材; 也是從事設計反應器的工程師的有用工具,使他們在進行複雜數值計算之前,具有關於穩定性的定向性概念。

作者簡介

丹·德·珀爾姆特(Daniel D.Perlmutter),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60—70年代主要從事分布參數反應器系統的穩定性研究。7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酶催化反應及流固反應,特別是煤的氣化及燃燒過程的動力學和反應工程的研究。還著有《化學過程控制導論》。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化學反應器的穩定性 相關視頻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反應熱與焓變
20191201 化學反應熱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