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企業文博協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企業文博協會2021年11月,北京企業文博協會被評選為「3A級社會組織」。

目錄

相關資訊

北京中軸線上的企業「博物志」

北京中軸線,是南從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的古都北京城(元明清)的對稱軸線。這條延承750餘年歷史的城市中軸線有着自己的神秘魅力。中軸線數百年歲月變遷,誕生許多老字號[1]傳奇,形成一部愈久彌香的企業「博物志」。翻開它,如同翻開一部濃縮的北京工商業發展史。一顆祛病藥丸、一杯醇香酒液、一壇鮮香醬菜、一隻地道烤鴨、一件精絕景泰藍、一套紅木「百年牢」……中軸線上的故事,七座企業博物館娓娓道來。

今年是北京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第一年,也是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關鍵之年,北京企業文博協會以中軸線上的企業博物館建設為重點,借勢發力,引導企業博物館融入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大事之中發揮作用,加強軟、硬件建設;促進會員單位與相關單位對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企業博物館成為市民了解北京工商文化打卡地,正如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一般,企業博物館也在向全社會展現着「博物館的力量」。

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前夕,記者跟隨企業文博協會走進「中軸線申遺中的企業博物館建設」活動啟動現場,協會組織7家位於中軸線上的企業博物館負責人,與市政府參事、北京中軸線申遺辦專家於平,以及申遺辦對外聯絡部和中軸線文創中心等領導參觀交流,就中軸線申遺中企業博物館如何發揮作用、加強建設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專家傾心的北京中軸線古都文化,正在與企業博物館熱衷的老字號京味文化有機融合。

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自1439年起作為歷代帝王祭祀的必經之路,是老北京非常着名的商業街。

小小藥丸,享譽海內外。一句「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讓多少人記住了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的同仁堂。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藥的發展史上,同仁堂有着一席之地。

同仁堂北京的首家店就開在前門大柵欄。另外,於2007年建成的同仁堂博物館以弘揚中醫藥文化,展現同仁堂繼承傳統中醫藥文化和創新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為己任。其展品涵蓋新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漢代到魏晉、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中醫藥文物。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和圖片文字清晰地再現了同仁堂[2]創業、發展的歷史脈絡,揭示了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重質量、講誠信」的文化內涵。

本草綱目》記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中國是世界上釀酒歷史最古老、酒業生產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酒的故事,如其味道一般,馥郁迷人。

前門大街99號,明末清初時誕生了享譽京城的「源升號」酒坊,與此同時,這裡也是中國第一瓶二鍋頭酒的誕生地。百年前前店後廠的燒酒坊,現在是講述酒中故事的一輕控股紅星二鍋頭博物館。紅星博物館的流線布局,讓人如同置身一部京城白酒發展史。主線路以前店老酒館大廳復原、後坊源升號釀酒工坊復原、紅星企業文化展示為參觀順序。不同場景區域的劃分,讓參觀者在沉浸式體驗紅星二鍋頭企業文化的同時,也能一窺百年前「酒品之多,京師為最」的京城酒業盛況。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里,六必居的醬菜必占據餐桌一角。位於北京前門大柵欄的「六必居醬園」始創於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2008年6月「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9年,六必居博物館建成。

全館占地面積1853平方米,館內陳列着六必居數百年來的賬冊、照片、功牌、印章、房契、算盤、油燈、酒壺、牌匾及生產製作工器具等近百件藏品。館內既有發掘的六必居明代老井,也有復原的昔日老店,更將「六必工藝」採用人物雕塑和場景融為一體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之身臨其境了解這個歷盡滄桑數百年醬園的創立與發展,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積澱與傳承。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着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而提起烤鴨,不得不提全聚德,這裡講述一段長達三個世紀關於烤鴨的美食故事。

全聚德展覽館於2013年底建成,分為四個展廳部分。展館採用聲、光、電技術,將中國的書法、繪畫、詩詞、楹聯、陶瓷、雕塑等元素有機結合,通過老報刊雜誌、書籍、老照片等歷史文獻資料和實物共計500多件展品,將全聚德品牌的發展歷程真實地呈現給觀眾,讓人深刻認識到中國美食文化之博大精深。

「燕京八絕」「民間九珍」……在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藏着一座「珍寶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是至今國內收藏的中國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工藝美術珍品最多、品級最高的工藝美術博物館。

博物館藏品上起三代,下拓至今。共有25個門類3044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7件(套),國家珍貴文物702件(套),此間不乏「國寶級」珍品。藏品分為代表宮廷傳統工藝的「燕京八絕」(玉雕、牙雕、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金漆鑲嵌、京繡和宮毯);代表北京民間非遺工藝的「民間九珍」(面人、泥人、風箏、毛猴、絹花、料器、絨鳥等);其他類則包含瓷器、青銅器、古銅錢、木雕、金銅佛像等;還展示了當代國禮及重要國事紀念品等。

北京南中軸線東側的金隅龍順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內,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展示着龍順成傳承160年的悠久歷史及京作非遺文化。一套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的家具,歷歲月磨洗,可傳百年,達成龍順成「百年牢」美譽。

龍順成京作博物館通過「京作硬木家具發展史」「京作硬木家具製作技藝」展示京作硬木家具從樣式設計、到生產製造的全過程;通過考古文獻的研究整理展示清末民國街巷的復原,系統梳理了京作技藝的發展歷程;通過藏品展覽呈現為國家重要歷史事件定製的大國器物,完整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作硬木家具製作技藝」的歷史發展和創新。

有一種紅叫中國紅,有一種藍叫景泰藍。景泰藍又叫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特殊釉料和紫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它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其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坐落在南中軸延長線上的北京市琺瑯廠「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

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藏展品達2000餘種。博物館通過實物展示、文字呈現、多媒體影像播放、互動體驗等形式全面立體地展示了景泰藍技藝和企業的發展變遷,以不同時期景泰藍作品特點變化及不同階段景泰藍行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助力北京中軸申遺,北京市琺瑯廠最新力作景泰藍藝術壁畫《壯美中軸》,表現了北京中軸線的壯美景觀,將中軸線眾多景觀巧妙和諧融為一體,同時也將北京城四季變化融入其中,展開一幅四季變遷的絢爛畫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