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成立於2006年8月30日,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郊板井村的一個社會團體。

基本信息

登記證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業務主管單位: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1]

登記管理機關: 北京市民政局

社會組織類型: 社會團體

活動資金: 1,000,000 元

活動地域: 北京市

業務範圍: 開展農業信息技術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科普宣傳、諮詢服務、成果推廣、專業培訓、編輯專刊。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杜小鴻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成立於2006年,是由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院資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派得偉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自願聯合發起成立、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的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是北京市民政局,黨建工作機構是中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委員會,辦事機構支撐單位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學會現任第五屆理事長為趙春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秘書長為董大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學會宗旨

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遵守社會道德風尚,恪守公益宗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誠實守信,規範發展,提高社會公信力。負責人遵紀守法,勤勉盡職,保持良好個人社會信用。組織和團結北京地區農業信息技術研究、開發、推廣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普活動,推進北京農業信息技術學科領域的發展;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優勢,針對北京農業信息化發展建設的需要,組織實施農業信息化關聯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京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全面滲透和廣泛應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學會人才的優勢,深入調查研究,在吸收和借鑑國內外農業信息化建設經驗方面起到橋樑作用,為首都郊區信息化建設提供戰略諮詢服務。

業務範圍

開展農業信息技術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科普宣傳、諮詢服務、成果推廣、專業培訓、編輯專刊。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曙光花園中路11號北京農科大廈A座

相關資訊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參加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

2011年8月12日,第十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在吉林省長春市隆重開幕。

本屆展會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和市場化水準,全面推進了內容與形式創新。展示推廣3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養殖的3760個新奇特優品種,廣納海內外4000多家參展商、採購商參展參會。展會堅持展示與展銷並重、推介與招商並舉,着力從展示成果、促進貿易、推動交流3個層面,集中推出展示和活動兩大類34項展會內容。本屆展會還成為迄今綜合運用高新科技成果最多,最能體現綠色、環保、低碳理念和轉型經濟特點的國際農業盛會。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參加了本屆博覽會,會上展出了溫室娃娃、智能驅鳥器、便攜式土地面積測量儀、溫濕度露點測量儀等多種農業智能裝備,吸引了業內人士的關注。眾多農產品種植企業及種植大戶對展品表示出濃厚興趣,參展人員也為其提供了更多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視頻演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