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梅蘭芳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梅蘭芳故居

圖片來自trip

北京梅蘭芳故居(英文:Mei LanFang Memorial Museum)是梅蘭芳在1950年回北京定居後居住的地方,被闢為梅蘭芳紀念館。成立於1987年10月,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原是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馬廄,後修葺成住宅,占地700餘平方米。 為故居之一,在這裡,梅蘭芳走過了人生的最後十年。[1]

基本信息

  •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在:中國北京市西城區
  •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1951年-1961年
  • 編號:7-1621
  • 登錄:2013年

文物簡介

  • 是在梅蘭芳故居的基礎上設立的一個紀念和展示梅蘭芳戲劇成就的紀念館。
  • 1961年梅蘭芳逝世後,中央政府決定了十項紀念梅先生的活動,其中就包括建立「梅蘭芳紀念館」。1964年,籌備工作被文革中斷,梅蘭芳的子女遭遇到「掃地出門」,紅衛兵進駐梅宅後,毀壞並掠走不少財物。1983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梅蘭芳紀念館」。1986年10月22日,在梅蘭芳誕辰92年之日,梅蘭芳紀念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並由鄧小平題寫館名。
  • 在一進門的影壁前,安放着雕塑家劉開渠及學生白瀾生共同創作的漢白玉梅蘭芳半身像。正房按梅蘭芳居住時原貌布置,包括會客廳、書房和臥室,倒座房被闢為第一展室,主要是展覽梅蘭芳的生平和藝術成就。東廂房陳列梅蘭芳使用過的京劇服裝道具、戲單。西廂房陳列梅蘭芳創作的國畫和友人贈送的國畫。紀念館中收藏着梅氏家族四代人珍藏的數萬件文物資料,主要是1965年中國戲曲研究院從梅家拉走的東西,幸有人機智保存未遭劫難。
  • 1950年,梅蘭芳回北京定居,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這處院落撥給梅蘭芳的,當時專門進行了修葺。這是一個兩進四合院,占地700平方米。前院由大門、影壁倒座房組成,正院由正房、左右廂房耳房組成。院內有兩棵柿樹、一棵蘋果樹和一棵西府海棠
  • 梅蘭芳最後一部新戲《穆桂英掛帥》就是在這裡創作的。
  • 現在這處院落常被一些導演選作拍攝地點,出現在影視劇中(包括著名電視劇-還珠格格)。
京劇大師梅蘭芳《梅花圖》賞析
圖片來自news.artron

建築設計

  • 梅蘭芳紀念館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大門開於院落東南隅,門內有一字影壁一座。一進院北側有二門一座,二門兩側接有看面牆,院內西側有門可通西跨院。二進院迎門有木影壁一座,正房三間,正房兩側有平頂廊與東西廂房相連,平頂廊東、西兩側院牆各開有月亮門一座。正房後有後罩房七間。西跨院內西房兩座連為一體,共六間 。
  • 梅蘭芳紀念館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東、西展室為專題展覽,不定期更新展覽內容。外院展覽室,以圖片扼要的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和社會活動。
  • 梅蘭芳紀念館外院南屋是紀念館的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貴照片和實物。以大量的照片、實物介紹了梅蘭芳的藝術生涯。

正院

  • 梅蘭芳紀念館正院北房正中為客廳,裡間為起居室,東西耳房為臥室和書房。

東、西展室

  • 梅蘭芳紀念館東西兩邊廂房原為梅蘭芳子女的居室和餐廳,一邊房間闢為專題展覽室;另一邊房間闢為活動室,作為招待貴賓和舉辦小型梅派藝術活動的場所。東耳房是臥室,西耳房是書房,西耳房主要展示梅蘭芳的文化業績。東耳房則專設為錄像室,再現梅蘭芳的藝術風采。

館藏文物

外部鏈接

參考文獻

  1. 梅蘭芳:京劇大師里最會畫畫,名人字畫網,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