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成立於1992年8月31日,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11號的一個社會團體。

目錄

基本信息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業務主管單位: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管理機關: 北京市民政局

社會組織類型: 社會團體[1]

活動資金: 30,000 元

活動地域: 北京市

業務範圍: 開展工程熱物理學理論研究、學術交流、諮詢服務、成果交流、專業培訓、編輯專業刊物 。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張欣欣

機構簡介

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成立於1989年10月,是由北京市熱物理與能源技術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自願聯合發起成立、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是北京市民政局。黨建工作機構是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黨建工作小組。學會現任第六屆理事長為吳道洪(神霧科技有限公司、集團主席),秘書長為劉欣(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編輯)。

學會宗旨

團結和組織北京市及相關單位的熱科學與能源技術工作者,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目標為動力,以人才為主體,以機制和文化創新為保障,建設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科技工作者之家,繁榮學術交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普及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的科學技術,推動熱物理與能源工程等學科的發展,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為我國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2]等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站在時代和科學發展的前沿,為推動國家的能源和環境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業務範圍

開展工程熱物理學理論研究、學術交流、諮詢服務、成果交流、專業培訓、編輯專業刊物。

辦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11號

相關資訊

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蒞臨中航大參加「碳達峰 碳中和」研討會

6月4日,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應邀來校參加「碳達峰 碳中和」研討會,就當前民航業相關排放政策法規、未來航空器與燃料的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討論,為實現中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探索民航業在這一目標上的綠色發展道路建言獻策。中國民航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丁水汀出席會議。

在討論會上,丁水汀指出,「雙碳」目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民航大學確定了五大科技創新主題,即「民航安全性與適航、空域安全運行、未來機場及智能裝備、智能網聯無人運輸系統、民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民航大學的發展,要緊緊圍繞這五個主題,緊抓機遇,為國內航空運輸業的綠色發展與在國際民航業爭取中國的話語權貢獻民航大學的力量。

中國民航大學楊曉軍圍繞民航業長期的氣候變化目標、國際民航組織環境保護委員會的相關環保標準與政策的制定進展進行介紹,表示能源、飛機技術方面的環境標準要做到全鏈條考慮,注意對下游傳導的影響,並針對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舉措與思路。

中國航空研究院副總師徐悅以《碳達峰碳中和對新一代超聲速民機發展的挑戰》為題,指出了「碳達峰、碳中和」對航空運輸業的要求,介紹超聲速民機的發展歷程以及在「綠色」指標下超聲速民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並針對超聲速客機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指出在提升飛機性能的同時,還需主動探索節能減排技術,積極落實碳中和碳達峰的要求。

武漢蘭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熱物理與能源工程學會專家吳道洪以《植物能源正在改變世界》為題,提出探索比森林更高效的中國碳中和之路,介紹蘆竹相較其他高纖維能源植物所具備的突出優勢。針對當前所具備的核心技術,指出蘆竹可以大規模種植,在國內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已解決了原料成本問題,如果通過後期的認證應用於民航,將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林宇震以《未來航空動力發展展望》為題,站在當前新能源與常規能源交匯的這一歷史節點前,介紹未來航空動力發展降低碳排放的兩條路徑,指出氫燃料所具備的優勢以及即將面臨的挑戰。並着重介紹用於航空動力SOFC的研究方案、脈衝爆震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以及應用與發展,指出其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和實際應用中漫長的道路。

在討論中,與會專家指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需要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從相關的環保標準制定開始到飛機的設計、應用的能源以及未來航空動力的發展,需要綜合考慮,共同應對解決環境問題。並表示希望與中國民航大學加強合作,為促進民航業的綠色發展,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共同奮鬥。

研討期間,與會專家先後參觀學校飛行員訓練模擬機、乘務學院模擬客艙、民航文化體驗館。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飛行員與乘務員的訓練設施,以加深對民航業的了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