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具灣漫筆(李三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具灣漫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北具灣漫筆》中國當代作家李三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北具灣漫筆

北具灣、簸箕灣梁和湯家山,地處楊家寺境內藉河上源南支流與西漢水中游茆水河北支流蘆子河以東的分水嶺地帶。

從地理分布上看,以北具灣所在的截龍山為龍頭,山體向東北延伸,抵達藉源林場所在的上磨村和相書溝門附近,與源出寨柯里一帶的金家河溪水交會,這一條支流,經鐵爐坡繼續沿着河谷東向,至藉口鎮北面,又與發源於甘谷古坡鄉境內向東流經關子鎮直抵藉口的北面一條河流會合,南北兩個支流在這裡聚合為一,鎮以藉口稱名,是與這裡為藉河水口地域所在有關。

2018年6月17日,正是農曆端午節前的五月初四日,當地30多位文友相約端午,在《秦州微刊》、《直通天水》、《西垂文苑》新媒體文學平台的感召下,驅車來到楊家寺,開始為期一天的觀藉源松濤,游大莊草原和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的採風活動。一行人分乘六輛自駕車,沿着藉河谷地藉源林場所在的方向向西而行,經藉口鎮,過鐵爐村,到達位於上磨村東邊附近的南緣谷口進去,順着通向山樑的鄉村纏梁公路上山,一路爬坡穿行,幾個迂迴婉轉,就來到了坐落在山頭南坡地帶位於西北一隅的北具村。

北具村在楊家寺當地人的心目中,習慣的稱呼叫北具灣。作為外鄉人,自己對楊家寺和北具灣的熟悉程度,套用朋友楊志軍和郭永鋒老師的話說,可以算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楊家寺的常客和榮譽村民了。這其中的原委,就是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這次重來,自己的足跡,已經不止一次地踏上過這片令人難以忘懷的土地,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和曾經經歷過的往事,留下了諸多美好的記憶,以至於在心底里,多了幾許因為熟悉而顯得親切與感動的東西,伴隨着時光的流逝,在心路的歷程與懷想間,紮下了深刻而一觸即發的情懷與根由。回想起自己與楊家寺及當地朋友的交往經歷與緣分,北具村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作為一個地名,一個承載了深厚歷史積澱與躍動着時代脈搏的人文符號,北具灣的不同凡響,就是它作為一個自然村落,時至今日而保存下來的諸多古老文明的化跡,那些折射出過去農耕時代不可磨滅的痕跡的東西。村口擎然如蓋的大槐樹,古拙的枝幹,撐起的是一片歷史的天空,是那樣的厚重而遙深,滄桑的軀體,茂盛的枝葉,見證了曾經在這個村子裡發生的種種變遷和過往的故事,歷史的風雲變幻,人間的喜怒哀樂,好像在向人們訴說着,自己是有故事的,故事的情節里,流露出的,就是關於家國的情懷,在遊子的心裡,我家在哪裡,我家就在大槐樹下。歷史上那些移民的畫面,裹挾着唐風宋塵而流逝,慈母盼望兒行千里當歸的目光,讓人在回味不盡的暢想里,生髮出諸多關於槐蔭樹下的種種遐想。正是從這樣的向度上,北具村所擁持的豐富內涵和文化意義,讓我們從中捕捉和感受到一種飽含着原汁原味的古老滄桑的氣息撲面而來,作為一個起點,它似乎在隱約而無聲地在向人們昭示,其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唐宋元明清的時代軌跡。

截龍山,北具村,山頭古老破敗但依然輪廓分明的古堡,還有位於村莊邊緣地帶規模不大的泰山廟,居民有數十戶人家,眾多而不同的姓氏,讓人覺得,或許在過去,猜想這裡曾經有過安營紮寨的風雲場面也未可知。這從村子所處的緊要地理位置和保存和建有泰山廟的情形,可以得到佐證。在作為重鎮的州府縣城建城隍廟,在地處鄉下可稱為一方山頭之重的要塞地方建泰山行祠,是古代傳統社會中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作為一種宗教和精神文化活動的場所,在古代社會教育尚未普及的條件下,其所承載的社會教育價值與文化普及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從歷史變遷的史實來看,建寺立廟對於古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當太平年間,可起到影響和教化世俗民眾的教育功能,而在戰亂或風雲動盪的歷史背景下,它又可以作為駐軍守護的軍事要塞而存在。這正是宋元時期以村稱寨和安營紮寨的歷史現象在民俗文化中的折射和遺存化跡。從自己小時候上學的教室和學校,大多都是因地制宜利用寺廟場所辦學的情況,可以看出其影響的廣泛與深遠。時至今日,在北具村泰山廟大門前兩棵老柏樹前的場地邊,尚可見到過去人們曾經用過的一個青石踏窩(石臼),因為年代久遠和使用頻繁,其上部邊沿的一處地方,可以看到因長期磨損而出現的光滑豁口。作為歷史的見證物和陳跡,它依然靜靜地佇臥在村子的古廟前。

時代的變遷,伴隨着商品經濟的衝擊和鄉村社會的巨變,過去顯得僻遠而落後北具村,經歷了新農村建設和鄉村城鎮化的嬗變,富裕起來的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的發展脈搏里,和當地其他村莊裡的人們一樣,又把目光和精力轉向自己的下一代,許多有條件的人家,開始了由鄉村奔向城市的新生活,他們在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和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的同時,開始在城市裡安家落戶。原來紮根在村子裡以土地為生的田園農耕生活,在時代大潮的涌動下,已經波及和衝擊到北具村,在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裡,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留下的只有那些曾經擁有的記憶。

提到北具灣,就想起了《暖陽》,想起了《草帽》,因為寫作和文學認識了從北具灣走出來的作家西堃,是他讓我與楊家寺和北具灣結緣。西堃就是郭永傑,北具灣是郭永傑的老家,北具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1]

作者簡介

李三祥,自號嶓冢山人,甘肅天水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