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本名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外文名 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Алания

別 名 北奧塞梯共和國

行政區類別 自治共和國

/聯邦主體(一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地理位置 大高加索山脈

及其相連的北部平原

面 積 8000 km²

下轄地區 莫茲多克阿拉吉爾

政府駐地 弗拉季高加索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70.17 萬(2018年)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全稱為俄羅斯聯邦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英語:Respublika Severnaya Osetiya-Alaniya;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Алания)位於俄北高加索地區,與印古什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格魯吉亞毗鄰而居,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首府為弗拉季高加索。由於與車臣接壤,近年來該地區曾多次發生車臣非法武裝發動的恐怖襲擊事件。最為著名的是別斯蘭人質事件[1]

概況

北奧塞梯人具有高加索人血統,絕大多數居民為奧塞梯族,與南奧塞梯人同屬一個民族,大多數居民信仰基督教。除奧塞梯人和俄羅斯人外,北奧塞梯境內還有印古什人、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和烏克蘭人,總人口約50多萬。

地理

位置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位於大高加索山脈及其相連的北部平原。共和國由北至南綿延120公里,由西至東125公里。其南鄰南奧塞梯共和國(格魯吉亞共和國成員)和格魯吉亞共和國,西鄰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北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東鄰印古什共和國。

共和國領土的南部是多山地區,中部和北部是有低嶺的平原,山脈中有冰川,其中最大的是卡拉烏果姆和切斯克冰川。 河流匯於捷列克河並有冰川雪山資源。境內較大的河流是捷列克河(在共和國內延綿110公里)。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的氣候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平原地區為乾旱氣候。冬季不長且溫和,夏季炎熱,通常夏季氣溫為19℃~29℃,冬季氣溫為零下7℃~2℃,無霜期為190天。 共和國境內的土壤為深棕色和黑色土壤,樹種為闊葉樹種,森林覆蓋面積達22%。

河流

共和國的所有河流屬於捷列克河盆地 主要河流包括 捷列克河(大約600公里) 烏魯克河(104公里) 阿爾東河(101公里) 坎比列耶夫卡河(99公里) 基列爾東河(81公里) 菲亞格東河 桑拉河

自然資源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內有多種金屬礦源地、各種建材資源產地、礦泉水源地等。

其動物資源也多種多樣,有岩羚羊、山貓、野豬、狍子、熊、狐狸、野牛、鹿、貉等。茲亞河、阿爾頓河、菲阿哥頓河上游地區都屬於北奧塞梯的禁獵區。

行政區劃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的領土面積為8000平方公里,行政單位數量有8個區、兩個共和國直屬市、4個區直屬市、3個市內區、7個城鎮、91個行政農莊。 共和國的首都是弗拉季高加索(英文:Vladikavkaz;俄文:Владикавказ)是第一大的城市,建市於1784年,由莫斯科到弗拉季高加索市的距離為1923公里。弗拉季高加索市市內有三個區,分別為列寧區、工業區和蘇維埃區。

共和國其它直屬市有: 莫茲多克市(英文:Mozdok;俄文:Моздок),1785年成立,屬於莫茲多克區。 其它區直屬市有: 阿拉吉爾市(英文:Alagir;俄文:Алагир),1938年成立,屬於阿拉吉爾區; 阿爾東市(英文:Ardon;俄文:Ардон),1964年成立,屬於阿爾東區; 別斯蘭市(英文:Beslan;俄文:Беслан),1950年成立,屬於布拉娃別列日尼區; 季戈拉市(英文:Digora;俄文:Дигора),1964年成立,屬於季戈拉區。 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由於與車臣共和國接壤,曾多次發生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發動的恐怖襲擊事件。

發展歷史

人類在北奧塞梯地區居住的歷史長達數千年之久,當地有着肥沃的土地,也是貫穿高加索山脈的主要貿易商道。現代奧塞梯族的祖先是阿蘭族,又名奄蔡,屬於雅利安族的一支,是兇猛好戰的遊牧民族。阿蘭族的一部份人在7世紀定居於高加索,後被可薩人統治。 在9世紀左右,阿蘭王國形成,拜占庭傳教士使阿蘭族皈依基督教,在西阿蘭王國建立了大主教隸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建造了許多教堂。著名的中國絲綢之路從此地經過,阿蘭王國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從而成為高加索最強大的國家。部分阿蘭人後來成為哈薩克汗國小玉茲的主體民族,有些則成為烏茲別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烏茲別克的昔班尼汗便有着阿蘭人的血統,烏茲別克的阿斯特拉罕王朝與曼吉特王朝便是阿蘭人主導建立。而在元朝時期進入中國的阿蘭人則成為阿速軍,其中最著名人物是玉哇失。

中世紀以後,阿蘭王國一直受到外敵入侵的困擾,遭受了多次的侵略。13世紀蒙古和韃靼人入侵,大量屠殺現代所稱的奧塞梯人。17世紀伊斯蘭教通過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卡巴爾達人傳入阿蘭王國。蒙古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可汗和土耳其帝國接連入侵阿蘭王國,最終促使奧塞梯阿蘭王國於18世紀和沙俄聯盟。1774年起,北奧塞梯是南高加索中第一個歸入沙俄統治的,首都弗拉季高加索成為沙俄在這一地區的首個軍事前哨。1806年,奧塞梯完全歸於沙俄的統治之下。

俄國革命和蘇聯統治

加入俄國後這一地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建立了工業,公路和鐵路使得奧塞梯不再孤立隔絕。1799年建成的格魯吉亞軍用公路仍然是山區至關重要的運輸連結,開通了弗拉基高加索到羅斯托夫的鐵路。奧塞梯傳統文化不可避免的經歷了一些俄國化,但是這些與俄國和西方的新連接幫助推進和繁榮了本地文化,18世紀出版了第一本關於奧塞梯語言的書籍。19世紀中期奧塞梯屬於俄國捷列克州。

俄國革命和蘇聯統治俄國革命後,1921年北奧塞梯成為了短命的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1924年7月7日變為北奧塞梯自治州,然後於1936年12月5日成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屬下的奧塞梯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ASSR)。1942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俄國最高峰的時期,德國人企圖奪取弗拉基高加索,但未果。

戰後斯大林以反社會主義、分離主義和通敵納粹的名義對所有的民族進行大量的放逐,實際上這影響到了巴爾卡爾人、車臣人和印古什人,他們流亡到蘇維埃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的Prigorodny地區的Terek河右岸,斯大林將在北奧塞梯地區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放逐到中亞去。儘管這些人在十幾年後被同意遷徙回來,但一般來說他們不被允許定居在遷徙前的地方。1957年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三個地區取代了原來的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接受那些被放逐的人。1982年的一部當地法律還規定了禁止印古什人在北奧塞梯取得居留權。

蘇聯解體之後

北奧塞梯於1990年6月20日成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第一個宣布國家主權的自治共和國(儘管其仍作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1991年蘇聯解體後,奧塞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格魯吉亞廢除了南奧塞梯飛地的自治權,導致許多人逃往到北奧塞梯的邊境。大約10萬名南奧塞梯難民在北奧塞梯重新安家,語言的衝突在印古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Prigorodny地區顯得非常明顯。

除此之外,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北奧塞梯和這一地區的車臣關係非常緊張。 發生在當地最血腥的事件是2004年9月在北奧塞梯城市別斯蘭的人質危機,車臣伊斯蘭分離分子米利·巴薩耶夫占據了一所學校。俄羅斯軍方和恐怖分子的激烈交鋒最終導致335名平民喪生,其中很多只是孩童。

參考來源

  1.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