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宋皇帝「不愛江山愛品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宋皇帝「不愛江山愛品茗」
圖片來自網易首頁網

北宋皇帝「不愛江山愛品茗」,趙佶,是北宋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朝政腐朽而黑暗。可是他精於書畫,通曉百藝術,在音樂、繪畫、書法、詩詞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趙佶和南唐李煜一樣,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

原文

  趙佶不僅工書畫、精百藝,他還對烹茶品茗尤為精通。他在位的時候,以帝王之尊,編著了一篇《茶論》。此文被後人稱為《大觀茶論》。一個皇帝,以御筆著茶論,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皇帝尚且評茶論具,群臣也就趨之若騖,一時間,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紛紛效仿,以烹茶品茗為時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樣來品茶、煮茶、論茶,甚至是鬥茶。

  這鬥茶始於唐代,興在宋朝。唐時稱之為「茗戰」,宋代時叫「鬥茶」。鬥茶是每年春季新茶製成後,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就是這樣個本屬於民間的賽事,卻被趙佶引人宮中,樂此不疲地玩起來。對於鬥茶,他在《大觀茶論?序》里說:「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閒暇修索之玩,默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莢之精,爭鑒裁之別。」在大規模的鬥茶比賽中,最終勝出的茶,就成為貢茶了。這樣一來,在徽宗時代,鬥茶之風日益盛行,產茶和制茶的工藝也得到極大的提高,向朝廷貢茶的品種和名目也繁多起來。當時在武夷山,有一個御茶園,裡面的貢茶品種,就多達五十餘種。

  在宋代,還流行一種茶事遊藝,叫做「分茶」。趙佶在《延福宮曲宴記》里,記述了分茶的過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執親王等曲宴於延福宮,……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諸臣日: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

  趙佶皇帝的《大觀茶論》,寫得很詳細,也很具體,該文有序言、產地、天時、採擇、蒸壓、製造、鑒辯、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味、香、色、藏焙等手九個方面。一個深居皇宮的國君,不僅把茶事弄得十分清楚,而且還加以論述,這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干帝王中,實在是空前的。

  趙佶對於茶的論述,精闢而又通俗,比如他在《大觀茶論》里,是這樣寫的:「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要須蒸及熟而壓之,及千而研,研細而造,則和美具足。入盞則馨香四達。秋爽洒然。或蒸氣如桃人夾雜,則其氣酸烈而惡。」[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