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海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海港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北海港地處廣西南陲,南海北部灣畔,是廣西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至1995年底,北海港港區陸域面積15.71平方公里;有碼頭泊位11個,碼頭總延長為1218.5米,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最大靠泊能力3.5萬噸;庫場面積8.2萬平方米;裝卸機械52台(套)。

基本內容

中文名:北海港

面積:15.71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562公里

地理位置:地處廣西南陲,南海北部灣畔

著名景點:北海銀灘

歷史沿革

北海港古稱海門,原為合浦郡門戶。漢武帝鼎元四年遣路博德率水軍由番禺至合浦,開 辟了廣州至合浦航線,促進了合浦港口的發展。唐代,港口主要位置移到南流江出海口附近 的海門鎮(今廉州鎮)。明朝初期,港口的主要埠地逐漸為水深港闊的南面海港所代替,冠頭 嶺一帶(即北海港區域)已成為合浦港的主要埠地。

清唐熙二十四年 (1685年) 清政府設粵海關後,又設廉州口海關管理北海港。清咸豐八年 (1858年)上,梧州府設上、中下三關,負責管理梧州港口秩序及出入船舶的稽查和徵稅。

清同治七年(1868年),總稅務司署設海務部門後,各通商口岸的海關相繼設立理船廳, 兼管港務事務。北海海關設立下設理船廳。

光緒五年(1879年),北海關理船廳配合英國「納彼號」輪船長麥彼繪製成北海港海圖, 供各國船艦使用。北海關理船廳為方便船隻出人北海港,在北海港航道設立浮標3個。光緒八年(1882年),北海關稅務司將北海港海圖及航道航標設置情況通過《中國海關統計年刊》 向世界公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北海若理船廳為方便船舶進出港口安全,在其辦公樓頂設置訊號台。

民國2年(1913年),國民政府交通部在北海設航政局。北海港口的管理大權由北海關控制達72年之久。解放後,1950年由北海海關將港務管理業務移交地方政府。

民國3年(1914年) ,北洋軍政府規定北海、梧州、南寧海 關內設理船廳(或港務司)專職管理港口船隻停泊、航標設置、航道疏浚等業務。

民國22年後,港口逐步歸廣西省航務局管理。民國23年,因省財政拮据,裁撤航務局, 其業務歸省餉捐局設科代辦。

民國26年(1937年) 9月11日,於梧州重建廣西省航務管理局,各港口碼頭水筏及船舶管理、運輸業務均由廣西航務管理局及其下屬機構管理。

抗日戰爭初期, 民國27年7月廣州航政局遷設梧州,民國32年將廣州航政局改稱珠江航政局,將廣西航務局改稱廣西省船舶管理處。在港口管理方面,碼頭泊位及拖駁船的檢丈給照、航路標誌等事項歸珠江航政局管理,碼頭水筏之管理則由廣西船舶管理處負責。28年1—10月因西江遭日軍封鎖,廣西進出口貨物全部集中北海港,11月日軍封鎖北 海港,28年11月—34年北海對外貿易幾乎全部停頓。36年1月民國政府宣布北海港重新開放, 並修復被日軍破壞的航標和冠頭嶺燈塔。

1949年12月8日,北海軍政委員會派員接管港口,次年1月10日成立北海港務管理處。10月,正式向北海關收回港口業務管理權,設置了港監機構。

廣西的沿海港口,在解放初歸廣東省管。1951—1954年,北海等沿海市縣先後劃歸廣西省管轄,沿海港口歸廣西交通廳管理。1954年8月至1956年底, 初步建成外沙西港口。

1955年,北海等市縣又劃歸廣東省管轄,沿海港口歸交通部廣州區港務管理局統管。

1957年1月,原屬北海港條處管理的幾個作業區從黨江至龍王廟一帶 陸搬遷到西港口。

1958年,北海港下放合浦專署領導,改為航運管理局,內設港務科管理本航區港口業務。

1963年2月,交通部直接管理北海港。1965年5月將北海港務處改為北海港務管理局。

1969年8月, 交通部批准在外沙西港口興建千噸級小輪碼頭, 定名為「6981」 工程,1972年,碼頭工程建成投產。 1972年2月,廣西計委批准在北海港興建外沙西港口中級碼頭,1976年初建成投產。

1985年1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將北海港下放給北海市人民政府管轄。同時, 將南寧至北海公路擴建為二級公路,修建寬80米的北部灣西路直達石步嶺港區,改善港口通訊設施。

1986年7月1日,北海港第一個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產。同年12月,第二個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產。

1992年9月27日,北海港新港區(石步嶺港區)第二期工程開始動工興建,新建一個3.5萬噸級泊位和一個2萬噸級泊位。

1993年底,北海國際客運碼頭動工建設,建設1000—2000噸級客運泊位3個,滾裝船泊位4個,遊艇和輔助泊位5個。

1996年7月1日,進港鐵路通車並投入營運,結束北海港沒有鐵路的歷史。萬噸級碼頭二期工程簡易投產,增建6000平方米標準倉庫和20萬平方米簡易堆場,4號泊位8條散裝化肥灌包線安裝調試。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北海港區位於東經109°05′, 北緯21°29′,地處北部灣北面,南流江入海口之南, 北海半島西端,處於廣西海岸線的中心位置,是一個以對外貿易為主的綜合性港口。1965年由交通部審定為北緯21°31′00″, 向東伸延至東經109°08′55″;南界線為北緯21°23 ′15″;東界線東經109°05′00″,向北伸延至岸;西界線為東經108°59′36″。範圍包 括引水錨地、 北海水道, 裝卸錨地、 南澫港、僑港、高德港等水域,面積124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該港風向季節性變化顯著,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常風向為北向,其次為東南東向,頻率分別為22.1%和10.8%,夏秋兩季受颱風影響每年平均2-4次。颱風由南海進入北部灣時,因受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的阻擋,一般只有6-10級,風速大於8級的大風平均每年出現11.1天。

每年降水量在849.1毫米至2211.2毫米之間,年均降水量為1664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以雷陣雨為多,並明顯受颱風過境的影響。年均霧日數為13.2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出現時間一般從02時開始09時結束,多為平流霧,能見度為100-800米。北海港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6℃,歷年最高氣溫為37.1℃,歷年最低氣溫2℃。本港地處亞熱帶,全年無冰凍。

水文特徵

北海港屬於不正規日潮為主的混合潮型,一個月中大潮汛期為全日潮,每天出現一次高 潮,一次低潮,日潮出現天數,平均為22天。一個月中小潮汛為半日潮,每天出現兩次高潮, 兩次低潮, 半日潮出現的天數,平均為8天。最高潮位6.00米,最低潮位0.03米,平均高潮 位3.9米, 平均低潮位1.35米,平均潮位2.55米。潮流主要屬於往複流,漲、落潮流方向基 本呈東北——西南向,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最大漲、落潮流速分別為0.25米每秒和0.38 米每秒,有利於深水槽的穩定和廉洲灣的海水交換。

概況

北海港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出海口,廣西沿海主要外貿港口之一。位於北海市。是港灣航道暢通、港闊水深的天然良港。漢代,合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啟航點。清光緒三年(1876)北海開埠。1984年北海市對外開放。有舊的海角大道作業區,新的石步嶺作業區。海岸線長562公里,有多處天然良港,可建萬噸級泊位200多個,其中10至20萬噸級泊位可建20多個,有的地方還可以建30萬噸級以上大型深水泊位是發展大型深水碼頭、臨港工業區和大型石油儲備庫的理想之地。公路可直達廣西各地,鐵路通過即將建成的欽(州)北(海)線與南防線相連,民航有至各地班機。 至1995年底,北海港港區陸域面積15.71平方公里;有碼頭泊位11個,碼頭總延長為1218.5米,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最大靠泊能力3.5萬噸;庫場面積8.2萬平方米;裝卸機械52台(套)。


1995年北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01萬噸,其中港務局完成186.9萬噸;外貿吞吐量18.8萬噸;集裝箱6035個TEU;旅客發送量20.2萬人次。前5位大宗貨物所占比重為:石油、天然氣及其製品占19.14%,輕工醫藥產品18.51%,非金屬礦石16.52%,化學肥料及農藥8.6%,糧食7.2%。

八五期間北海港主要建設項目為百步嶺港區二期工程,包括一個2萬噸級和一個3.5萬噸級泊位,已簡易投產。[1]

參考文獻

  1. 北部灣五大港口搜狐網,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