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疆博物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疆博物院,又名「天津黃河白河博物館」(法語:Musée Hoangho-Paiho de Tientsin),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1],1914年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在天津法租界的崇德堂創建,1922年桑志華在法國耶穌會的支持下在天津修建了專職館舍,是中國北方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也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在中國古生物學界、古地質學界、考古界和博物館界占據重要地位。

名稱

由於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國傳教士桑志華所創建,因而博物館自1922年專用館舍落成時便確定了法語名稱Musée Hoangho-Paiho,並在館舍上鑲嵌了MUSEE HOANGHO PAIHO的銘牌。根據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資料顯示,這一時期博物館已經確定了中文名名稱「北疆博物院」,而「黃河白河博物館」是其法語名稱的中文直譯。但也存在另一種說法,中文初名為「黃河白河博物館」,後因藏品來源的拓展超出了黃河海河流域,覆蓋了整個中國北方並藏有桑志華帶來的法國北部植物標本7,300件,故更名為「北疆博物院」。

1946年,桑志華曾以英文出版了一本介紹博物館的小冊子《北疆博物院導覽》,將北疆博物院的英文翻譯為「The Hoangho-Paih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歷史

1914年起,在天津耶穌會的贊助下,桑志華搜集了大量地質、岩礦、古生物和動植物等方面的標本和化石並儲存在天津耶穌會在法租界內的崇德堂內。1922年,在教會和天津法租界的支持下,桑志華在耶穌會於中國創辦的天津工商學院毗鄰的土地修建了北疆博物院的專用館舍。該院聘請了德日進等多位外籍專家工作,填補了以黃河、海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國北方古生物領域考察的空白,出版的刊物、著作諸多被列入世界動物學植物學、古生物學文獻數據庫,至今仍然是中國北方地區考察生物各學科早期科學紀錄的重要依據。在1930年代,北疆博物院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歐洲博物館長期保持學術交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聲望,直至1937年日軍占領天津後,次年桑志華返回法國,1940年代北疆博物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陷入停滯,處於留守狀態。

目前,北疆博物院博舊址位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天津外國語大學校園內,曾長期作為天津自然博物館古生物部的辦公地和館藏庫房,不對公眾開放。2016年1月22日,北疆博物院經過修繕,重新面向公眾開放[2],被譽為中國早期博物館的「活化石」。

北疆博物院舊址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2019年10月7日,北疆博物院舊址升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北疆博物院 相關視頻

黃河博物館播放的《黃河調水調沙》3D動畫片
北疆博物院: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