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美小紅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美小紅雀(學名:Cardinalis cardinalis):體型中等,體長24厘米,翼展25-31厘米,體重 42-48克。

雄鳥呈鮮紅色,面部呈黑色,一直伸延至上胸。背部及雙翼最為沉色。

雌鳥呈灰棕色,雙翼、冠及尾羽上有紅彩。 雌雄異形,均有羽冠。

北美小紅雀的學名意義是天主教會的樞機,因樞機有着明顯的紅袍及帽子。

皇冠般傲立的穗狀頭冠和一身烈焰般的羽毛異常醒目,是世界上最美麗耀眼的鳥類之一。

留鳥。棲息在林地、花園、叢林及沼澤。

它們主要吃穀物,也會吃昆蟲及果實。雄鳥是地盤性的,

會以歌聲來定界。分布於加拿大南部,經美國東部緬因州至得克薩斯州,

南下至墨西哥,在夏威夷的大島及瓦胡島也有分布。

食性

北美紅鳥主要吃野草、農作物及果實。它們會在地上尋找食物。

它們也會吃甲蟲、草蜢、蝸牛、野生果實及草莓、玉米及燕麥、向日葵種子、榆樹的樹皮及花卉,

並會喝楓樹的樹汁。14於夏天,它們會選擇吃容易找到的種子。它們及其雛鳥也會吃昆蟲。

繁殖

北美紅鳥通常是單配,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一些雄性可能與多個雌鳥交配。

築巢時間取決於地區,南部的亞種在2月築巢,北方的亞種將於4月開始。

在愛荷華州繁殖的亞種築巢時地面仍然覆蓋着積雪。

在伯利茲的亞種,在6月中旬還發現開始築巢。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每年4月築巢,持續到10月。

北美紅鳥中有些鳥的婚姻關係可以維持數年或數月。

築巢時領地有交叉。雄鳥有時會帶築巢的物料給雌鳥,讓雌鳥築巢。雌鳥會用喙分開樹枝,

用身體來彎曲樹枝及以腳來造成杯狀。前窩的成鳥會成為的父母的助手,幫助築巢。

鳥巢有四層,底層為粗糙的樹枝,其上以樹葉覆蓋,樹皮圍邊,最後再鋪上草、莖、小根及針葉等。

一般需要3-9日才能完成鳥巢。鳥巢高5-8厘米,10厘米闊,內徑8厘米。它們只會使用鳥巢一次。

雌鳥會在叢林中或1-3米的樹上築巢。在完成鳥巢後的1-6天就會生卵。

雌鳥每次會生3-4枚卵。卵約有2厘米大小,

卵的顏色為白色、綠色、藍色或褐色色彩,並有薰衣草色、灰色或褐色的斑點。

一般會由雌鳥負責孵卵,雄鳥很少及只會孵很短的時間。孵化期為11-13日。

雛鳥到了10-11日大就會換羽。19天後飛行,在40日齡完全獨立。每年會生育2-3次。

當雌鳥生產或孵化另一胎時,雄鳥就會負責餵養上一胎的雛鳥。野生北美紅雀的壽命平均在16歲。

巢穴中會有牛鸝屬的褐頭牛鸝或銅色牛鸝定期寄生。

形態特徵

北美紅鳥體型中等,體長24厘米,翼展25-31厘米,體重42-48克。

雄鳥呈鮮紅色,面部呈黑色,一直伸延至上胸。背部及雙翼最為沉色。

雌鳥呈灰棕色,雙翼、冠及尾羽上有紅彩。雌鳥面部呈灰至黑色,但不怎麼明顯。

喙是鮮珊瑚色,呈圓錐狀及很強壯。幼鳥的顏色像成年的雌鳥,到了冬天就會換羽成為成鳥。

幼鳥上身褐色,下身紅褐色,胸部、前額、雙翼及尾巴呈磚紅色。腳部呈深粉紅褐色。

雌雄異形,均有羽冠,雄鳥喙周圍有黑色羽毛而雌鳥喙周圍有灰色羽毛,

雄鳥呈鮮紅色,面部呈黑色,一直伸延至上胸,背部及雙翼色較深,

雌鳥呈灰棕色,雙翼、冠及尾羽上有紅彩。高聳的紅色羽冠與紅色體羽融為一體,

與面頰的黑色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使得這種鳥種非常上鏡。

虹膜呈褐色。雄鳥主羽的顏色是來自所吃的類胡蘿蔔素紅色及黃色色素。

雄鳥具有代謝類胡蘿蔔素色素來製造主羽色彩。當只吃具黃色色素的食物時,它們會變得較為淡紅色而非黃色。

分類

北美紅鳥屬於紅鳥科下的紅鳥屬。

它們最初是由卡爾·林奈2,並被分類到交嘴雀屬中。於1838年,

它們才被分類到紅鳥屬,且名為Cardinalis virginianus。於1983年,其學名改為Cardinalis cardinalis。

北美紅雀的學名意義是天主教會的樞機,

因樞機有着明顯的紅袍及帽子。[1]

參考文獻

  1. 北美紅鳥和它的蛋, 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