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魏蘭根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齊書·魏蘭根傳出自於《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寫,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1]
原文
魏蘭根,巨鹿下曲陽人也。蘭根身長八尺,儀貌奇偉,泛覽群書,機警有識悟。起家北海王國侍郎。丁母憂,居喪有孝稱。將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樹。蘭根以卓凶逆無道,不應遺祠至今,乃伐柏以為槨材。人或勸之不伐,蘭根盡取之,了無疑懼。遭父喪,廬於墓側,負土成墳,憂毀殆於滅性。出除本郡太守,並有當官之能。
正光末,尚書令李崇為本郡都督,率眾討茹茹,以蘭根為長史。因說崇曰:「緣邊諸鎮,控攝長遠。昔時初置,地廣人稀,或徵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民,入仕次敘,一準其舊,文武兼用,威恩並施。此計若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矣。」崇以奏聞,事寢不報。
孝昌初,轉岐州刺史。從行台蕭寶寅討破宛川,俘其民人為奴婢,以美女十人賞蘭根。蘭根辭曰:「此縣界於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今當寒者衣之,飢者食之,奈何將充仆隸乎?」盡以歸其父兄。朝廷以蘭根得西土人心,加持節、假平西將軍。尋入拜光祿大夫。
莊帝之將誅爾朱榮也,蘭根聞其計,遂密告爾朱世隆。榮死,蘭根恐莊帝知之,憂懼不知所出。時應詔王道習見信於莊帝,蘭根乃託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習為啟聞,乃以蘭根為河北行台,於定州率募鄉曲,欲防井陘。時爾朱榮將侯深自范陽趣中山,蘭根與戰,大敗,走依渤海高乾。屬乾兄弟舉義,因在其中。高祖至,以蘭根宿望,深禮遇之。及高祖將入洛陽,遣蘭根先至京師。時廢立未決,令蘭根觀察魏前廢帝。帝神采高明,蘭根恐於後難測,遂與高乾兄弟及黃門崔固請於高祖,言廢帝本是胡賊所推,今若仍立,於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廢帝素有德業,而為蘭根等構毀,深為時論所非。蘭根雖以功名自立,然善附會,出處之際,多以計數為先,是以不為清論所許。
譯文
魏蘭根,是巨鹿下曲陽人,蘭根身長八尺,儀表堂堂,博覽群書,機智敏銳,有見識,悟性高。離家出仕,任北海王國侍郎。母親去世,守喪時以恪守孝道出名。他將要把母親葬在常山郡內,常山郡原先有董卓的祠堂,祠堂旁邊植有柏樹,蘭根認為董卓是漢代兇惡的叛逆之人,不行正道,不應該把他的祠堂保留到今天,就砍倒了柏樹,為母親做棺木。有人勸他不要砍,而蘭根卻全把柏樹砍倒用做棺木材料了,毫無疑心畏懼。他的父去世時,他結草棚陪伴在墓旁守孝,背來土壘成墳,哀毀過度,幾近於喪失性命。又出朝為官任本郡太守,並顯示了當官的才能。
正光末年,尚書令李崇被任命為本郡都督,統帥軍隊討伐茹茹,用蘭根作長史。他趁機勸說李崇:「邊境各鎮控制的地方很長很遠。過去剛設置時,地廣人稀,將領等有的是從中原徵調來的大姓子弟,有的是朝廷大臣安排的爪牙。現在應該將鎮改為州,分別設置郡縣。凡是府戶,都免為平民,做官的順序,一律按過去的規定,文武兼用,恩威並施。這個辦法若能實行,國家大概就沒有北顧的憂慮了。」李崇把蘭根的建議奏報朝廷,征討的事就被壓了下來。
北齊魏孝明帝孝昌初年,蘭根轉任岐州刺史,跟隨行台蕭寶寅,討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蕭寶寅把俘虜來的人當作奴婢,並把十個美女賞給魏蘭根,蘭根推辭說:「宛州縣處於盜匪橫行地段,朝廷的威勢未達到這裡,老百姓無所適從,因而被迫背叛。現在應該給寒冷的人衣服穿,給飢餓的人食物吃,為什麼要把他們充做奴僕呢?」於是派人將十位美女一一送回家團聚。朝廷因為蘭根深得西部百姓愛戴,加封他為持節、代理平西將軍。不久又被授予光祿大夫。
北齊莊孝帝準備誅殺爾朱榮,蘭根聽到了這個消息,就把這個消息密告給爾朱世隆。爾朱榮被殺死後,蘭根擔心莊孝帝知道這件事,憂慮害怕想不出辦法來,當時,應詔王道習被孝莊帝信任,蘭根便托他說情,請求率兵外出立功。道習為他向上說情,朝廷就讓蘭根任職河北行台,在定州率領招募來的鄉勇,準備防守井陘。當時爾朱榮的將領侯深從范陽進逼中山,蘭根和他交戰,失敗了,逃奔渤海依附高乾。適逢高乾兄弟舉義,於是蘭根就留在他們那裡。高祖到來,因蘭根過去的威望,對他以厚禮相待。等到高祖將要進入洛陽時,派遣蘭根先到京師。當時廢立之事還未決定,命令蘭根觀察魏前廢帝。廢帝神采高明,蘭根擔心日後難以揣測,於是與高乾兄弟和黃門崔在高祖面前堅決請求,說廢帝本是胡賊推立的,如今若仍立廢帝,於理不符。高祖不得已,就立了武帝。廢帝向來有功德業績,卻被蘭根等陷害詆毀,(蘭根)很被當時的議論否定(或「非議」)。蘭根雖因功名而自立,然而善於附會,進退之際,多以謀略權術為先,因此不被公正的評論所讚許。 [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