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醫用手術刀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用手術刀片

醫用手術刀片是醫院當中給病人做手術經常會用到的工具。這些工具的消毒工作是確保病人不會出現局部感染以及併發症的重點工作。

醫用手術刀片的消毒

醫用手術刀片通過三種方式進行消毒。方法如下:

1、先進行分組

把醫用手術刀片隨機的採用三種消毒方式,也就是高壓蒸汽滅菌法,煮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任何一種消毒方式都採樣三十次,三組總共是九十次。在消毒以前每組都抽十例來對細菌進行培養。

2、在消毒之前進行採樣

進行操作的時候要帶上無菌手套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手術刀片和縫合針進行沖洗,沖洗以後的液體倒在培養管裡面進行細菌培養,在這之前以及之後都要對無菌試管的口子使用酒精燈進行燃燒。

3、在消毒後進行採樣

把手術刀片先洗乾淨了,各自使用高壓消毒,煮沸消毒、浸泡消毒 30分鐘的方法,進行無菌化的操作,帶上無菌手套,使用無菌生理鹽水片繼續進行沖洗兩次,然後倒掉,再用2毫升的無菌生理鹽水對手術刀片和縫合針進行清洗,把清洗液倒進試管裡面倒要細菌室進行培養。

結果發現在消毒之前的30例做細菌培養當中,有26例是細菌生長,86%是陽性的,在這當中有70%是革蘭氏陰性菌為。而消毒後的的有明顯的下降。而且三種消毒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而煮沸消毒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醫用手術刀片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用了以後就直接扔掉。

現代手術刀的發展

現代外科的真正發展起源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着輸血和麻醉技術的日臻完善,外科手術有了質的提高,手術器械也不斷改進。不僅製作工藝進步,如材質由鐵質演變為不鏽鋼等。設計上刀身也與刀刃明顯分開,刀片可拆卸;而且在握控的舒適、靈巧及使用的安全性上有本質的改變,手術刀的標準化使之成為現代外科醫生創造奇蹟的精緻工具。

1920 年,Boviel首次在腦部手術中引入電凝刀技術,更開創了手術的電子時代。

20世紀後期開始,電凝、超聲刀、內鏡手術器械等廣泛進入臨床,對外科手術的進步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祖國醫學源遠流長,早在《內經》中,已對我國古代外科刀具有所介紹,至明代醫療器具則更為精巧,清代外喉科醫著中,出現較為集中的外科刀具記載。而華佗刮骨療毒的佳話一直流傳至今。1974年江蘇江陰在明初夏王墓中就出土有鐵質柳葉形外科刀、平刃手術刀、剪、銅鑷、鬃藥刷及瓷淋洗壺等。其中柳葉形外科刀外形已與現代手術刀相似。各種刀具因其不同的功用而被設計成不同的刃口方向、形狀和長短,並多以形狀命名。如最為著名的柳葉刀,因其刀身細窄成柳葉形,故命名。其刃口較長、單面,是適於切開較大範圍的刀具。其他如開瘡刀,尖銳鋒利,取其急進速出,不至於引起劇烈疼痛等。可見我國古代外科刀具的應用是比較全面和成熟的。

隨着科技的進步,新型手術切割器械日漸廣泛地應用,其切割、止血功效日臻完善,使得外科手術創傷越來越小,促進了外科的飛速發展。這些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需要專業技術培訓,使用不當易導致併發症。因此,在手術時,我們應根據每種手術刀不同的特性和優勢合理地選擇使用。

醫用手術刀片和縫合針的消毒[1]

參考文獻

  1. 醫用手術刀片搜中國製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