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善

十善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扎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一部名為《十善經》,主要講解佛教"十戒"(或稱"十善法")。"十戒"的內容包括"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

"十戒"源於"五戒",而又與"五戒"側重不同。"五戒"側重於止惡,而"十戒"側重於行善。由"十戒"而來的"十善"即以不淨觀離貪慾,以慈悲觀離嗔恚,以因緣觀離愚痴,以誠實語離妄語,以和合語離兩舌,以愛語離惡口,以質直語離綺語,以救生離殺生,以布施離偷盜,以淨行離邪淫。

"五戒十善"是佛教倫理道德的基礎。以佛教的觀點,守"五戒十善"可確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墮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脫,來生仍可繼續修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十善 [1]

外文名稱 Ten good

十善1.jpg

翻譯 吞彌桑布扎

翻譯作品 《十善經》 [2]

內容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慾。導人邪念等。

十善2.jpg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斗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十善3.jpg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詳解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十善4.jpg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斗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慾:不貪慾者,謂不貪着情慾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