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渡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渡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是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岩溶地貌,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十渡風景區是大清河支流拒馬河切割太行山脈北端而形成的一條河谷,全程約20公里。

由於在歷史上這條河谷中一共有十個渡過拒馬河的擺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1]

現在公路已經修入河谷,這十處渡口早已改建為漫水橋沒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十渡 ,地理位置 : 中國北京房山十渡

占地面積 : 301平方千米 ,景點級別 :國家AAAA景區

簡要介紹

十渡風景名勝區以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著稱,沿拒馬河兩岸的峽谷露出的基岩幾乎都是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燧石條帶及燧石團塊狀白雲石

屬可溶性岩石,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礎,並且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岩溶峰林大峽谷。

這裡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疊翠,石美洞幽,集南國之秀美與北國之雄廳於一身。

被人們譽為「北方奇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可謂山山石奇峰險,渡渡水清景美,峰、石、峽、水、洞、溪、潭等景景相映,構成十渡百里自然畫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十渡風景名勝區景區實用面積301平方千米,是北京市最大的自然風景區(長寬距離)。

東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

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25公里。

景區海拔最高點大窪尖1210.8米,次高點牛角山1176.94 米,最低點是張坊84.2米。十渡鎮最低點是五渡,海拔135米。

地理位置

十渡風景名勝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西南和河北省接壤,地處太行山北段余脈東北側、華北平原西北山區,距市區80千米。

從地理位置上講,處於北緯39度5—39度6與115度3—115度8之間。

名稱由來

古代的拒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橋,每拐一個大彎進一個村莊就有一個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內共有10個彎,也就有10個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自然環境

十渡風景名勝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

這裡氣候宜人,水質良好,由於拒馬河穿境而過,所以空氣相對濕度大,大氣質量優良,空氣質量數一級標準。

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倉、自然空調」之稱。

由於遠離縣城,沒有任何工礦企業的污染。空氣、水源質量良好。地理位置極佳。

在北京西南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山清水秀的十渡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被的覆蓋率達82%,是一個遊人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地質演變

大約在18.5—10.5億年期間,在地質上稱為中元古代,本區當時為強烈沉降帶,是廣闊的海洋環境。

在18.5---17億年前乏為長城期,本區為燕遼裂陷海,本區主要沉積岩石為石英砂岩頁岩白雲質灰岩等。 

大約在17---14億年前,稱為南口期。海洋進一步擴大加深。

燕遼列陷海變為燕遼海、本區主要 出淺海石英砂岩、硅質白雲岩,燧石團塊,燧石條帶白雲岩,含錳灰岩等,即本區北部的高於莊組、大虹峪組。

大約在10.5——8.5億年之間稱為青白口期,這一時期海水變淺,原來的燕遼海變為燕遼陸表淺海,本區沉積岩石為砂頁岩及板狀泥質白雲岩。

植物

這裡各種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市級野生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十渡山清水秀,西南各谷溝的山嶺區都有較好的原始次生林,有珍貴的野生獼猴桃和野葡萄。

主要樹種有榆樹、山楊、山柳、青檀樹等,還有五角楓、橡樹、桑樹、國槐、柏樹等十幾科二級名木名樹。另外,還有霸王草、野葡萄等上百種可食用野菜及遠志、柴胡、黃芩、沙參、知母等百種名貴藥材。

景點介紹

在歷史上,從一渡至十渡由於須經過10個渡口,故這裡被稱為十渡風景區。

「百里畫廊」真正的開始處,應該是從二渡開始的。

另外十渡風景區還包括從十一渡到十八渡,過了十八渡就到了河北境內了,就到了河北野三坡風景區了。

旅遊指南

十渡交通十分便利,有京原鐵路穿境而過,十渡一站(起點北京西站,與京廣、京津唐鐵路主要幹線連通,終點山西太原市,又與陝西、內蒙古主要鐵路幹線連通)足以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平展寬闊的柏油路直通首都北京。

公交車836路(天橋——十渡),天橋每天6:00至17:00,旅遊旺季每30分鐘發一班車;

淡季每小時一班車;十渡——天橋自5:00至17:00旅遊旺季每30分鐘發一班車。

節假日在此基礎上還有加車。巴士旅遊公司「游10路」也可以方便到達。

視頻---大美雲蒙山 走進人參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