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勝十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勝十敗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十勝十敗即為曹操的謀士郭嘉為鼓勵曹操的一篇激勵文。出自《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裴松之引《傅子》。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對戰勝袁紹信心不足,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分析曹袁之間的優劣振奮了士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十勝十敗 [1]

外文名稱 Shi Sheng Shi Bai

性質 議論文

目的 分析成敗本質,預測局勢

詞性 名詞

作者 郭嘉

創作年代 建安二年(197年)

原文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紙戀多設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迎狼潤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譯文=

劉邦打敗了項羽,主公是知道的。漢高祖只是智慧更高,項羽雖記膠嚷然強大,最終還是被擊敗。

我私下判斷,袁紹有十個失敗的誘因,而公有十個勝利的理由。因此袁紹雖然兵多,卻無能為力。

一、袁紹繁瑣禮儀太多;公順應自然,這是第一條,道勝。

二、袁紹以反叛漢室的名義出兵;而公以順奉漢室的名義征戰,這是第二條,義勝。

三、東漢的政治失敗在太過寬鬆,袁紹卻用寬鬆來救寬鬆,所以不能震懾;而公用猛來糾正它,並且上下都清楚制度,這是第三條,治勝。

四、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忌憚,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任的只有親戚子弟;而公表面看上去平易簡單,內心卻機明,用人不疑,只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不分親疏遠近,這是第四條,度勝。

五、袁紹謀劃很多卻不做決定,失敗在執行上;而公有了計策立刻就執行,而且能應變無窮,這是第五條,謀勝。

六、袁紹因為世代積累的資本,用高談闊論表面禮節來收取名譽,喜歡說空話、裝裱自己的人多歸順他;而主循轎公用至心待人,做事推行真誠,不做虛榮好看的事兒,用節儉率領下屬,而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因此忠正,有遠見,還有真才實幹的人都願意投奔您,這是第六條,德勝。

七、袁紹見到饑寒的人,體恤掛念之姜立達項情,都會表露出來,但是對他看不到的,就考慮不到了,這只是婦人之仁而已;而公雖然對於眼前的小事時有忽略,但在大事上,能接濟四海,給予的恩澤,都超過民眾期待,並且思慮周全,沒有救不到的,這是第七條,仁勝。

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公用大道統御下屬,連像水一樣潤物細無聲的讒言都行不通,這是第八條,明勝。

九、袁紹分不清是非,而公凡是對的就以禮獎勵,凡是錯的就依法懲處,這是第九條,文勝。

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用兵不得要領;而公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都信任您,敵人都懼怕您,這是第十條,武勝。

公有這十勝,對於擊敗袁紹,就沒什麼難的了。

簡介

郭嘉最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及時背袁而投曹,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主公。當初他北見袁紹,不得重用,於是他對謀臣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良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第一次他預料到了孫策的功敗料騙身死。孫策借兵出走,轉鬥千里,聽說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準備渡江北襲許都。大家都比較害怕,惟獨郭嘉看出了破綻:"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臨江未濟,為許貢門客所殺。

第二次戰略決策是他對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的深入細緻的分析。這次分析導致了袁紹集團的覆說戀說滅。官渡大戰,歷史上寫的很多,這裡不詳細說明了。

第三次決策平定了袁紹集團的餘孽。郭嘉對曹操說:"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於是一舉打敗袁潭。

曹操準備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都,郭嘉又說:"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於是又一舉打敗袁尚。

那些有遠見卓識、真才實學的人都願意為公所用,作為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郭嘉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從結果上看,郭嘉十勝論為曹操戰勝袁紹平定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說郭嘉胸懷遠量,郭嘉死後曹操表版本一評價他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為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奠定了基礎,其驚人的識人的洞察力在當時是傑出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