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 |
《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除了原有的「合金體」散文,如寫曾國藩、慈禧、袁世凱、朱元璋、柳如是、顧眉等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之外,張宏傑還敞開心扉,回顧了自己的投稿生涯以及不同階段的生命體悟,暢敘對自我、欲望、愛情、記憶等的看法,同時披露了數枚此前從未示人的童年和文學青年時期的照片。
基本內容
定價:35.00
作者:張宏傑
頁數:335頁
品牌:人民文學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開本:16
ISBN:7020089054、9787020089055
書名: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內容簡介
《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中的這些文字,當然時時聞到青澀味道。雖然它的「宏大敘事」中時而露出聲嘶力竭,雖然它總是採取俯視的全能視角,雖然它時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但是其中灌注着力量、激情和理想。在這些青澀的文字中,我能感覺到自己彼時的單純。感覺到奔涌的生命能量,感覺到自己當初用大鐵錘去砸蝴蝶翅膀的雄壯。 看前《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時期的張宏傑,聽張宏傑講述自己曾經的文學青年生涯! 讀《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讓人深刻感受歷史人物的跌宕命運,巧妙地超越了「好人與壞人」的道德評判,給讀者講述了一批血肉「男兒」的複雜內心。
作者簡介
張宏傑,1972年生於遼寧。就職於渤海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即將出版的作品有《坐天下很累》、《飢餓的盛世》。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河北保定的軍營中,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培養起了對歷史書籍的閱讀興趣,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很少讀到什麼歷史讀物能像張宏傑的這些作品一樣給我帶來這樣大的閱讀快感。
——莫言
名人推薦
在河北保定的軍營中,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培養起了對歷史書籍的閱讀興趣,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很少讀到什麼歷史讀物能像張宏傑的這些作品一樣給我帶來這樣大的閱讀快感。
——莫言
圖書目錄
序:當歷史撲面而來
自序:我的文學青年生涯
人物
無處收留:吳三桂
意志力的化身:曾國藩
女人慈禧
1913年前後的袁世凱
為朱元璋畫像
事件
科舉之路:千年悖論
酷刑:殘忍的遊戲
從武勇到優雅:滿族漢化史
神女生涯:柳如是與顧眉
定居的成吉思汗
蒙古無邊
隱士們
慕古者說
生命
所謂七十年代人
我是誰
記憶力
欲望
時間
在愛情以外
松贊林寺
滅蚊記
話語
別管我叫作家
「通俗歷史」的「啟蒙作用」
出書記(代後記)
後記
出書記
一
到現在,我已經出了N本書。雖不能說著作等身,但也可以說是著作等腳脖子了。
想當初,還處於因為在「純文學」期刊(也就是韓寒所說的供作家們手淫的角落)上露個臉就興奮得不行之際,還沒有想過要出書。出書,那是多麼神聖的事啊!我們的老祖宗教導過我們:「敬惜字紙。」過去是不許撕書擦屁屁的,據說,如果誰那樣做了,到了陰間,就要罰他把那頁粘了尼尼的紙吃下去……小時候我和人辯論的時候,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書上說的」,話如果印到了書上,那還能有錯嗎?能夠出書的人,那能是一般人嗎?
1999年我到北京出差,因為劉元舉先生介紹,認識了時事出版社工作的祝勇。他讀了我的幾篇文章,大驚失色,嘆曰:嗚呼怪才也!(據祝勇同志回憶,讀過我的大作的當天晚上,他夜不能寐。他誇張地說:「他的作品仿佛使我受到棒喝,使我一連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甚至幾次通過電話與友人分享閱讀的巨大快感。」)遂問我,給你出本書,行不?
能不行嗎?狂喜。我把2000年以前的幾乎所有長一點的作品都放在這本書里,才勉強湊夠一本書的厚度。書的內容也不統一,有歷史人物,文化隨筆,也有純文學類的散文。祝勇要在2000年1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把書印出來,時間只有一個月了。我業餘時間全部用於選擇文章,安排順序,撰寫目錄提要……忙得心花怒放。然後就天天盼着見到書。不斷地想,今天封面設計該出來了吧?今天該進印刷廠了吧?今天該裝訂了吧?真恨不得搬到印刷廠車間去住。
不到一個月,書出來了。《千年悖論》。雖然封面做得如同一本業餘教材,雖然稿費只有每千字三十元,還是感覺很爽。二十八歲就出了一本書,真是有為青年!在這本書的《自序》中,我這樣表達自己的驚喜:
上小學時,我的作文總是這樣結尾:到了2000年,我們將……那時候,2000年仿佛是一個傳說中的數字,永遠不會到來。不提防在尋找生活位置的忙忙碌碌中,這個神話般的日子翩然降落,真讓人一時有點措手不及。正好,在2000年立足未穩之際,我將幾年來的散亂文字收成一本薄薄的書,算是對少年時無數空洞許諾的一個交待。
唯一不滿意的是,書的封面設計得太失敗了:明黃色,書名是紅色宋體,腰封是「新生代挑戰余秋雨」。封面上印着一把椅子,因為設計者張清先生認為,「論」者,坐着談論之意也。祝勇的意思也許是想把它弄成一本暢銷書,甚至是超級暢銷書,期望它最好賣得比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還要好。但是苦於他和時事出版社都沒有做暢銷書的經驗,所以就弄成了這樣一個怪異封面。
出第一本書的感覺是,出書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事啊!
二
出第二本書,才知道出書的艱難。
那是2002年初的時候,雲南人民出版社發行部負責人項萬和來電話,說他在《天涯》上看到我的幾篇文章,想給我出幾本書。
注意,是「幾本」書!
項萬和說,雲南人民出版社有着強大的發行能力。我們準備把你手頭的東西收攏收攏,連續推出你幾本書,再配以適當的宣傳炒作,一定會火!
乖乖,那還等什麼?把我所有存貨都打包給項老師發過去,並且和雲南人民出版社簽了階梯式版稅的合同。項老師那邊開始編稿,校對,商量着請吳思寫序。為了證明他們社的實力,項老師還請我在北京和吳思老師一起吃了個飯,飯局上用隨便提到的口氣通知吳思老師:你的書又加了五萬冊,版稅過幾天就付。
這次可真得浮想聯翩了。搞不好,我真要成為「知名作家」了。是不是有必要練練簽名呢?至於版稅,按項萬和的推測,是可以買輛車了。買什麼車呢?我得開始琢磨了。不管怎麼樣,我終於可以給那些見面總問我下一本書什麼時候出的人一個準確的答案了:明年年初。大家都說,出了記得給我留一本!
然而,預定出了N本之後,大事不好。項萬和老師打來電話,出版社成立了審稿委員會。
又過了一個月,項老師又打來電話:審稿委員會請了一個退休的美編(審稿委員會全部由退休的政治上可靠的老同志組成,至於為什麼請美編來審我的稿子,不知)審讀我的稿子,從中發現無數條不符合歷史教科書的觀點。因此,槍斃!
最讓我難過的還不是買不成車了,而是無法向那些等着讀我書的朋友交待。不過,想到自己碼的字居然能威脅到國家的安全穩定,也感覺自己挺了不起。
那怎麼辦?辛辛苦苦編出來的稿子,不能就這樣廢了啊!怎麼辦?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找來自己平時喜歡讀的幾本書,查到編輯的名字,在2003年初把打印出來的書稿一份份發出去。也許這些伯樂正愁遇不到千里馬呢!
那時我還不知道有「民營出版機構」這麼回事,寄出去的都是傳統出版社。等了半年,寄出去的五份書稿有四份音訊皆無。只有上海的一個老編輯認真地回了信,稱我的作品有一定基礎,但尚未達到出版水平。他鼓勵我繼續努力下去,不要放棄,再寫個十年八年,有志者事竟成!
但是我等不及十年八年了。好在想起《千年悖論》出版後,天津百花的副總編謝大光老師曾經向我約過稿子,雖然知道我的東西不太適合百花作為純散文類文學作品出版,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投奔他了。於是2004年初,在百花出了《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但這本書當年成了百花賣得最好的新書之一。幾年後,《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不久,作者當年明月打來電話,說我的這本《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他是站在書店裡讀完的,這本書激起了他對明史的興趣。
三
想當初第一本書出來時,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告訴人我出書了!那口氣就好像是一個青蛙到處嚷嚷我生了個大象。自己感覺是天大的事。人家還沒開口要,自己已經把書遞過去了。很矜持地不願題字,覺得題字是一種很俗氣的行為。要題的話,根據對象的不同,字斟句酌地寫上幾個,寫得最多的是「隨便翻翻」……
後來書出得越多,開始感覺到送書的壓力了。以前見面是「送哥們一本」,現在不知道從誰開始,開口變成了「給哥們弄一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我給他帶一套煎餅果子,其實他的意思是把我自從出書以來的所有作品一樣送他一本,有的後面還要加上註:「不是我要,是我的朋友要,他聽說你是作家,知道咱哥倆不錯,非讓我整一套!」那神情就好像進了家,脫了鞋,上了炕,招呼老高婆子:「給我撈倆王八烀上!」或者是進了莊稼院,開口就喊:「二大爺,上園子給我掐兩筐黃瓜,我帶回去給城裡的哥們嘗嘗鮮!」畢竟是自家地里產的東西,滿園子都是。雖然不金貴,但是吃個新鮮,吃個親切,吃個泥土的芳香,這份感情,怎能拒絕?這是朋友給你長臉,說明人家拿你當盤菜啊!
不過我沒法「整一套」。因為我最早出的兩本書,不但書店裡早就沒有了,我家裡也沒有存貨了。
十二年後重出這本增補版《千年悖論》,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如代序中所說,以此作為對自己文學青年生涯的懷念。
還有一個,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之後的書發行量比較大。而《千年悖論》和《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的發行量都比較小。到今天,還偶爾有讀者問我,《千年悖論》在哪裡能買得到。所以,讀過我後面作品的讀者,也許偶有些興趣翻翻我以前的東西。
這本書中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原來《千年悖論》中所有的。從《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中抽取了《女人慈禧》和《1913年前後的袁世凱》,還將《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中莫言的序用於此書。另外,又新增加了《欲望》、《記憶力》、《滅蚊記》、《松贊林寺》、《在愛情以外》等五篇「文學味兒」的散文。
編這本書時,我儘量避免收入《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和《中國人的性格歷程》中用過的篇章,以免重複。但是由於《中國人的性格歷程》中《從武勇到優雅:滿族漢化史》一篇,是文學和歷史的典型雜交品,所以用它取代了《回首愛新覺羅們》,收入這本書。另外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複是《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用過的《無處收留:吳三桂》,是我「文學青年生涯」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所以再次列為首篇。向讀者們表示抱歉,這次仍不能避免幾本書之間篇目重複之病。粗粗翻檢一下,發現這些舊文中偶有錯誤。但時間緊張,來不及從頭到尾細校一遍,這是另一抱歉處。
最後,借這個機會,感謝那些幫助過我關心過我的人,比如從未謀面的文能先生,以及我在代序中提到的所有師友。
2011年12月18日
序言
當歷史撲面而來
莫言
張宏傑的筆總是能如此輕鬆地割開時間帷幕,讓那些本來離我們極其遙遠的歷史人物的氣息甚至體溫撲面而來:
吳三桂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的處事能力。他情商極高,善於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不論什麼場合,他都能鎮定自若。在戰場上,他表現出的勇氣和沉着使他能贏得所有軍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場合,他的沉穩風度使他能夠永遠成為人群的中心……雖然年紀輕輕,又是名門之後,可他身上見不到一點兒紈絝之氣,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顏悅色,彬彬有禮。
寫歷史人物就像寫自己身邊一個極熟悉的朋友,這種筆法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或者說,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張宏傑的作品之所以呈現出一些特別之處,原因就在這裡。
張宏傑不是從政治、道德或者學術的角度,而僅僅是從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視,他只是報着悲憫之心,替他筆下的人物設身處地,悲歡與共。也僅僅因為此,那些在歷代史書中偉大或者邪惡得光怪陸離的歷史人物被他還原成了可以信賴的人,與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說,在我們心目中漢奸的代名詞「吳三桂」三個字,經過壯觀的劇場裡,人性卻有機會表現它平庸生活中難得展示的一面。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中,各種各樣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已經發生過了:改朝換代、家破人亡、非同尋常的誘惑與考驗、傳奇般的危機和奇遇。在張宏傑的這本書里,好像上帝為了分析出人性的每一種成分,他老人家進行了千奇百怪的實驗:他把個性色彩反差極大的吳三桂、錢謙益、吳梅村一起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看着他們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任何一個小說家極盡想象力,也寫不出這樣精彩的劇本。這些劇目對上世紀70年代生人張宏傑來說是如此具有吸引力,所以他循着對自己性格和命運的關心聞聲而來,來到了這裡,做了這冷清劇場內的一個有心的看客。
張宏傑是個觀察和記錄的高手。他冷靜細緻的筆法,把人性的複雜、深奧、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原本熟悉的歷史事實在他的筆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鮮而又迷人,讓我們這些歷史書頁背後的觀賞者觸目驚心、目眩神迷、欲言又止。當歷史撲面而來,我們只好在造物者的深刻面前一再確認自己的淺薄。[1]
參考文獻
- ↑ 張宏傑讀史與論人 千年悖論搜狐網,201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