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蹼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半蹼鷸 [bàn pǔ yù](學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1] 體形粗壯,嘴長似鷸。
繁殖時下體淡紅色,腰和後背白色。
在泥灘和沙洲上結群;成密集隊形飛行,降落後稍停片刻才散開覓食。
營巢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到哈得遜灣的沼澤地,於美國南部到南美洲北部的海濱越冬。
長喙半蹼鷸(L. scolopaceus)體長(包括喙)約30公分(12吋),其繁殖範圍較短喙半蹼鷸(L. griseus)更趨西北方向。
短喙半蹼鷸與長喙半蹼鷸除喙外,其大小相同,亞洲種稱為亞洲半蹼鷸(L. semipalmatus)。
簡介
半蹼鷸夏羽頭、頸棕紅色,貫眼紋黑色,一直延伸到眼先。
從前額至頭頂有密集的黑色縱紋,在兩側形成一條棕紅色眉紋;後頸具黑色縱紋;翕棕紅色,羽毛具寬的。
黑色中央縱斑。肩羽、內側次級飛羽和小覆羽具灰色羽緣;下背和腰白色,具黑色中央紋;
尾上覆羽具黑白相間橫斑;較長的尾上覆羽綴有棕色。尾具黑褐色和白色相間橫斑。
末端褐色橫斑寬而模糊。翅上小覆羽黑褐色;其餘覆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緣;
飛羽褐色,羽軸白色。外側5枚初級飛羽內側具長的白色楔形斑,往內側兩側皆有;
外側次級飛羽灰褐色,具寬的白色羽緣;下體棕紅色,兩脅前部微具黑色橫斑;
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具少許黑褐色橫斑。冬羽上體暗灰褐色,具白色羽緣;
尤以中覆羽和大覆羽上較明顯。下體白色。
頭側、頦、喉、頸、胸和兩脅具黑褐色斑點、下胸、兩脅和尾下覆羽具黑褐色橫斑。虹膜黑褐色。嘴黑色,尖端稍膨大。
腳和趾黑褐色,前三趾間基部具蹼,尤以中趾和外趾間蹼較大。跗跖前面具盾狀鱗,後面具網狀鱗。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168~194克,雌性165~245克,體長雄性310~341毫米,
雌性330~360毫米;嘴峰雄性81~88毫米,雌性79~88毫米,翅雄性178~184毫米,
雌性174~188毫米;尾雄性60~65毫米,雌性60~67毫米;跗跖347~54毫米,雌性46~54毫米。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列為稀有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