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僑路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僑路街道

中文名 :華僑路街道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

華僑路街道地處南京市最繁華的新街口商貿圈,位於景觀大道漢中路以北,西以蜿蜒數里的秦淮河-明城牆-石頭城風光帶接壤,東沿中山北路,轄區面積3.7平方公里,設有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42萬戶居民,常住人口114432人(2010年)。街道下設社區服務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養老院、圖書館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站等機構。街道辦事處地址設在明華新村14號。[1]

沿革

1955年成立沈舉人巷街道、上海路街道(1956年改稱五台山街道)。1960年,沈舉人巷、五台山、陰陽營3個街道合併稱五台山分社,1962年又分為3個街道。1968年(一說1969年)華僑路街道、五台山街道合併設五台山街道,1975年恢復華僑路街道、五台山街道。

1996年,華僑路街道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漢中路、慈悲社、大鐧銀巷、沈舉人巷、明華新村、管家橋、華僑路、豆菜橋、干河沿、廣州路、漢口路、青島路、陶谷新村、華僑路西14個居委會;五台山街道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轄五台山、百步坡、虎賁倉、紅土山、清涼山、拉薩路、隨家倉、南師大、虎踞北關、掃葉樓、峨嵋嶺、培德里、龍蟠里、東瓜市、場門口、永慶村、石頭城、石城橋、校尉營19個居委會。

2004年末,華僑路街道辦事處駐明華新村14號,面積3.56平方千米,人口109989人,轄明華新村、慈悲社、華僑路、廣州路、五台花園、怡景花園、東瓜市、虎踞關、清涼山、龍蟠里、紅土山、石頭城、峨嵋嶺13個社區。

【2013年代碼和城鄉分類】320106002:~002 111慈悲社社區 ~004 111廣州路社區 ~007 111五台山社區 ~009 111龍蟠里社區 ~010 111虎踞關社區 ~012 111清涼山社區 ~013 111石頭城社區

街道簡介

華僑路地區,是"六朝古都"的發源地,城西文化帶的中心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科技密集,人才薈萃,教育領先,商貿繁華。轄區內有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省人民醫院、金陵飯店、蘇寧環球大廈、新華日報社、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省水利廳、水利科學研究院、五台山體育中心、省武警總隊等100多家省、市機關、部隊、院校以及企事業單位。

華僑路街道工委下轄16個黨(總)支部,黨員1707名。按照新時期黨建工作要求,在區委領導下,不斷拓寬工作外延,深化社區黨建內容,積極探索樓宇黨建這一全新領域,在全市率先創建了易發科技大廈黨員之家,為"兩新"組織黨員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增強了黨在商務樓宇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華僑路街道按照鼓樓區委、區政府"抓稅源,做環境"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老城改造、整街出新和富民工程,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以創建"學習型社區"、"綠色人居環境社區"、"無案件社區"、"無信訪社區"等活動為載體,推進社區建設全面發展。

為滿足居民多層次服務需求以及文化、休閒、娛樂的要求,充分整合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着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街道,先後創立了金僑藝術團、金少年室內樂團、戲曲票友協會、老年健身舞隊、"社區文化藝術團"等10多支群眾性文藝團隊,常年活躍在社區舞台,豐富居民精神生活,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榮獲省級群眾文化示範單位稱號。

華僑路街道是南京市最早的僑鄉,現有歸僑57名、僑台屬575戶1250人,海外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516戶1095人。充分挖掘社區資源,構建僑務工作網絡,完善僑務工作制度,不斷提升為僑服務水平。在開展為僑服務的同時,注重發揮僑台界人士"橋樑紐帶"、參政議政作用和人才智力優勢,為促進社區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出力。別具特色的僑務工作成效顯著,被國務院僑辦授予"全國社區僑務示範街道"。

街道工委圍繞區委、區政府"稅源經濟是全區事業的生命線"的工作思路,積極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培植新的稅源增長點,為廣大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構築拓展事業的平台,街道聯合駐地企業,共同創辦了華僑路都市經濟園和聚博都市科技園,入駐企業近百家。2003年,本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城鄉對接的創業投資環境,與溧水縣柘塘鎮聯手舉辦了"街鎮結對"招商引會。


參考來源